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贾德民,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1962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有机化工系燃料化学专业,随即考取华南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罗雄才教授,后转到高分子化工专业和橡胶工学专业,师从著名高分子和橡胶专家王孟钟教授。196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1989年晋升教授。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4,(2):20-22
正张煦,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考取清华庚款公费留美生,1940年获哈佛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先后担任交通部重庆(璧山)技术训练所教授,重庆大学、金陵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主讲无线电工程和长途电话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交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首任电子工程系主任、光纤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从事通信技术教  相似文献   

3.
高彤 《科学中国人》2012,(12):70-71
专家简介:孙强,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84年于西南大学获物理学士学位,1987年于四川大学获统计物理硕士学位,1996年于南京大学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现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并兼任系研究生教学委员会主任及空间委员会主任。任美国物理研究院主办的"再生能源学报"副主编;  相似文献   

4.
杜予民生于1937年8月,江西鄱阳人。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由国家选派送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学习,师从著名的再生资源化学家熊野奚谷从(J·Kumanotani)教授。1985年回国后,组建并担任武汉大学再生资源应用研究所所长。1991年和1994年分别在东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教授研究。曾任中国林产化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组专家,武汉大学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环境科学系主任等。现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再生资源化学生物学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理事与应用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以及湖北工业大学、日本石川工业研究院等客座教授,国际“Carbohydrate Polymers”“Asian Chitin Journal(AnInternational Journal)”和“应用化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和学术顾问,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等。  相似文献   

5.
单希征,国内知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1957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分配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师从于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耳鼻喉科中心主任汪磊教授。曾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和波洪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习  相似文献   

6.
王万林,博士,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钢铁研究所所长、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2000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 2003年获得美国犹他大学冶金工程系科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冶金材料专家,美国矿物、冶金、材料协会(AIME)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Cramb教授. 2007~2009年,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任北美研发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2009年被中南大学作为顶尖人才引进回国,组建钢铁研究所,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7.
景国勋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所所长。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采矿系并留校。1993年6月在焦作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采矿系教学、科研秘书,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1998年12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4月任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原采矿工程系)副主任,2000年8月在北京理工大学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出站工作,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3月起负责资源与材料系行政全面工作,2003年8月任资源与材料工程系主任,2005年5月起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中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矿业高等院校采矿、安全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煤炭学会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际职业安全与人机工程杂志(JOSE)》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科技导报》编委,《安全与环境工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玉良(图1),高分子化学家。1952年生于浙江省海盐县,1965年考入上海格致中学,1968年作为知青返乡务农,1969年担任赤脚医生,1974年作为工农兵学员入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高分子科学博士。1986—1988年,留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固体NMR和高分子科学研究。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1993年晋升教授,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2014年任复旦大学校长。在访谈中,杨玉良院士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作为老复旦人,杨玉良院士讲述了印象中的复旦大学,以及担任副校长、校长期间为复旦大学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并对他们这一代人作了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具有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交叉的发展领域。宫永宽是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现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带头人、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仿照细胞  相似文献   

10.
袁开榜,教授,男,1934年12月出生,贵州遵义市人,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留校执教38年,历任重庆大学计算机教研室主任,系主管教学副主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重庆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重庆正大软件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1.
范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少将军衔。曾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医疗中心心脏科任高级访问学者,历任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南楼临床部主任,2007年至今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党的十大全国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兼职副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保健局兼职副局长,全军保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兼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华老年医学》、《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中国老年学》、《中华保健医学》、《中华现代医院管理》等杂志主编或副主编或编委。  相似文献   

12.
<正>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系。1979-1982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国国家科学院进修。1984年后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兼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05,20(11):18-18
10月24日,由重庆市科协、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科协和沙坪坝区科协联合承办的“走向人类性健康科普报告会”在我校隆重举行。2007第十八届世界性学会大会主席、澳大利亚性教育者、研究者与医师学会主席玛格丽特&;#183;瑞德尔曼博士和中国首届性医学国际论坛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委会主任马晓年教授到重庆大学参加了本次大学校园科普活动并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4.
常心坦教授系美国密执安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工程力学博士.现任西安矿业学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煤炭系统劳保协会通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常心坦教授于1969年自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本科毕业后,在陕西省蒲白矿务局白堤矿从事现场技术工作达12年之久.1981年9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密执安工业大学学习,师从国际矿井火灾通风研究开拓者之一格茹尔教授,长期从事矿井、高层建筑、地下民用建  相似文献   

15.
<正>孙林辉,1977年5月生,河北衡水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汪应洛院士和孙林岩教授,期间赴德国科布伦茨商学院(WHU)交换培养。现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副教授、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会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会员,兼任甘肃省工业工程与系统安全工程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任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纳米与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府新材料领域预见专家、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材料协会降解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建筑材料学报》编委《、PolymerInternational》特约审稿人等社会或学术职务。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世博科技专项和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在内的等近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被特聘为上海市新材料预见专家。2002年和2005年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2003年当选为上海市杨浦区“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已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的相关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50余项。  相似文献   

17.
陈东 《今日科苑》2007,(19):36-37
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日本京都大学客座副教授(校长任命),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客座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经济科学》编委。日本国际可持续能源协会ISEA理事会员,国际管理科学与运筹学会INFORMS正式会员,国际投入产出协会IIOA正式会员,加拿大The Global Community终身会员,英国MCB大学出版社学者俱乐部成员。  相似文献   

18.
张建奇 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7年、 1998年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9年 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任光电子学与材料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同时还担任中国兵工夜视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光学学会理事、西安市激光与红外学会常务理事、IEEE会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委等职。张建奇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1994年以来 ,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 16…  相似文献   

19.
马宗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灾害学专家,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地震构造、地震预报、石油地质、综合减灾、全球构造与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马宗晋院士193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教授,1988年起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1996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2005年任国家减灾委专家组主任,2008年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获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和2006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宋健     
控制论专家。汉族。1931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1960年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包曼高工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后又获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终生荣誉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七机部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