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不同学科优秀课评比活动经常开展,一大批年青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脱颖而出,许多老师已成长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但不论是普通教师,还是骨千教师甚或特级教师,他们在参加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时,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然后还耍“试上”,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展示、参赛,才会取得令听课老师满意的效果。但有一些老师对展示课、参赛课之前的“试上”持否定态度,有些刊物上也登出这类文章。笔者以为:好课,不回避“试上”。好课,存“试上”中诞生!  相似文献   

2.
在“同上一堂课”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中,叶柱老师精心细腻的预设、真情灵动的引领,成功演绎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课堂教学。其间,叶老师从策略、算法、算理三个层面沟通教学的联系,并以“策略先行——明确算法——沟通算理”为主线,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对计算课作了精彩的诠释,犹如三重门徐徐开启,凸显得清新自然、脉络鲜活。  相似文献   

3.
在“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学习资源共享.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校“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我采用了课前参与、课上研讨与课后延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高效物理课堂.让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减负、高效的学习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日,有幸参加了“宁德市数学骨干教师成果汇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近距离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阮志强老师执教的“折扣”一课,他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及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下面,摘录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5.
李青 《现代教学》2006,(12):18-19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教师在执教生涯中都曾遭遇过。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表现。本节课出现的“突发事件”,白伟雄老师的做法值得肯定。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也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1]。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义务教育教材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都有探究活动设计,各有特色。数学课堂探究的氛围也很浓,老师总是尝试着将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甚至有“逢课必探究”的味道。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但其中不乏探究活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7.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一篇题为《上“没有把握”的课》的文章,感触颇深,不禁要为乐艳芳老师敢于上“没有把握”的课的胆识击节叫好。字里行间乐老师向我们表达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开放”与“不可预见”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我想乐老师撰写此文也绝不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一理念吧,所以尽管承认“没有把握”或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把握”的,而绝不是“无法把握”的。因此读罢该文,总觉意犹未尽,试就乐老师的观点接下去谈点“生成与预设”方面的拙见。说它“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在课堂教学新旧交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老师还抱着传统的、常规的东西不放。注重形式不求实效,手拿新教材、沿用旧教法的现象还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前不久.在我校“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引发了我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我校大力推进“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校领导和各学科带头人率先垂范,进行公开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为教学内容.开了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交流时,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这是一节真正以学定教的小班化教学常态课,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常态课。”  相似文献   

11.
勒“拓展”     
上一学期,江安镇开展了语文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经过初赛后,有14位老师进入了决赛,而笔者则在活动中担任评委。活动结束后,笔者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当代,“拓展”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阅读教学的“大碗”,成为了众多语文教师课堂设计的亮点。在参加评比的14堂课中,有12位老师都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撒出了大网——“深层拓展”,语文课瞬间就“切换”成了思想品德课、历史故事课、美术绘画课、  相似文献   

12.
冯明 《语文天地》2012,(4):28-29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教学任务。但是,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无重点、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如何做到“一课一得”,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深刻理解“一课一得”的精髓,坚持目标“精”、内容“透”、学生“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推门课”较之那些精心“包装”的优质课、汇报课、展示课、探究课等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更能让领导或其他老师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帮助授课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既然“推门课”是最直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教师自我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它为何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呢?我看原因还是出在校长(领导)身上:  相似文献   

14.
题记:为使阅读教学课堂富有实效,我们首先对年复一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那种由一位老师上课组内老师评课式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迫切需要.我们需要更为互动的教研方式来指导日常的课堂教学。但是,听课和评课又是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的最经济也是最现实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原来传统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想出了“同课异构”、“老课新上”等一个个富有创意的金点子。[编按]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湖南教育》2004,(12):39-39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多点“做”。激发“做”的热情。在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 可为学生设计一节磁带盒的包装设计课,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磁带盒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学  相似文献   

16.
2008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为主题的“好课”研究活动。半年来我听了许多老师的课,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其中,我校陈娟老师的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发了我对“好课”的再次思考,并形成了下列关于“好课”要素的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进课堂听课多。听的课多了,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多,而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少;素质差的教师,质量差的课,学生“集体回答”的多,“个别回答”的少;素质高的教师,质量高的课,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多,“集体回答”的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回答问题大有探究的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省教研室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音乐课的改革,深入开展音乐“创新性”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联合嘉兴市教研室、桐乡市教育局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了浙江省中学音乐“创新课”展示评比活动,来自全省的12位老师进行了真枪实弹的比武,他们以精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听说某节数学课很精彩,某节数 学课很有“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一节数 学课上得精彩,上得有“味”呢?我细细地琢 磨了一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从事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数学问 题,在数学活动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 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独特 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体现出三“味”——探究味、应用味和文化味。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3》“循环结构”.“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在实际的算法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依照课本将内容展开,很少推陈出新,教学准备不足,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拓展,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等.学生也只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