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但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缺乏就业经验,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首先,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人,2004年毕业生数量为280万人,2005年毕业生数量达到338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连续增长加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没有大的变化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没能就…  相似文献   

2.
“在哪里忙呢?”“盖章了吗?”“手续搞齐了吗?”在暑假里,一些大学生一碰面就迫不及待地相互关心“工作状况”。不要以为这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提早了,大学生们之所以如此紧张,为的只是“实习”两字。从“兴趣使然的理论实践”到“迫于就业压力,不求门当户对”的动机嬗变,实习已远离了原本单纯的校园作业,成为职场供求的一个分类条目。作为一项适合于任何年级的“运动”,“求”方数量日益庞大,从而诞生“实习难”的市场紧迫感,直逼毕业生就业压力。[现象]实习,一场悄然进行的“战役”有多少大学生选择了实习早晨7点半,闹钟准时响起,小张带着…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提到与高校招生相并重的重要位置,如何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笔者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扩招后在校大学生数量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大规模增长,大学生的昔日风光不再,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馍馍。随着从包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在获得自由择业的自由、自主权利的同时,陡然发现要承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甚至面临失业的强大风险。大学毕业生仿佛一下子从社会精英变成了需要社会解决就业岗位的负担,一下子成了弱势群体,一下子成了用人单位按照各自预先设定的理想选材模式和标准挑来选去的普通劳动者。大学生不再是时代骄子,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 2 0 0 5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 338万人 ,比2 0 0 4年增加了 5 8万人 ,增幅达 2 0 .71 %,毕业生的总人数比2 0 0 1年的 1 1 5万人增长了 1 1 7%。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一方面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人才 ,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来就业难问题。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 ,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 ,提出可行的对策 ,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就业形势据统计 ,从 1 978年到 1 997年的 2 0年中 ,高等学校在校生从 89.1 6万增加到 5 9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迅速增长,而社会有效需求滞后于毕业生增长的规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便是当今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从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了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到各种侵犯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将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提高对就业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进而优化整个就业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飙升,但是,在增加招生人数的同时,大学生就业的难题随之产生。就目前情况来看,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给大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更好地调试就业心理就成为当前大学生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乃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文章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指出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不少应届大学生毕业时并没有找到工作.我国是不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呢?不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率备受关注的同时,就业结构、就业地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校毕业生是首选在一线城市就业,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就业;是被迫逃离一线城市,还是主动避让,转而去二三线城市去打拼。你将做怎样的选择?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27万,高于去年的699万,更难就业季已经来临。为了应对新一波高校毕业生大潮,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和县(市)就业,2014年1月教育部启动地级城市面向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从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城市的调查显示,以及就业的实际走向来看,大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共识,这得益于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也得益于广大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越来越务实和理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再将目标锁定在一线城市,他们相信自己在二三线城市的生活一样精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残酷的就业竞争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伴随着就业恐慌在大学毕业生中层出不穷。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是影响大学生们顺利就业与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使大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这几乎成了大学生、高校以及毕业生家长近几年来共同的感受.由于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比2002年明显增大.是中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加上历年约150万未就业大学生,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供求总量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大学生分配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择业期内毕业生普遍存在焦虑状况。本文就毕业生择业焦虑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们形容扩招后入学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他们面临的就业“洪峰”。2003年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次“洪峰”,“洪峰”将至就引起了各界的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与前几年相比有何变化呢?本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某地方工科院校自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近几年就业情况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某地方工科院校2000年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涉及到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化工类、建筑类、艺术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类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总量约占调查对象的71%。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逐渐提高、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学生缺乏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学生期望过高、有些大学生自身素质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即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到基层或西部就业,引导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加上历年约150万未就业大学生,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供求总量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结构性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初,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为京郊农村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选派首都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平谷区和延庆县,先期进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京郊农村就业的试点工作。以后,该项工作又在全市11个区县全面展开。一年来,北京市推进毕业生下基层就业进展怎样?他们采取了哪些组织和保障措施?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情况怎样?是否受当地农民欢迎?带着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局领导。记者:请…  相似文献   

20.
在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就业歧视现象突出,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缺位,政府、社会和学校就业促进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就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极为被动,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针对毕业生就业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措施,以期在制度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