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江丁:民族凝聚力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汶川大地震,震惊全球。灾难的毁灭性令人震惊,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凝聚力同样令世人震撼。我们在哀悼逝者、祈福同胞、支援灾区的同时,更应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 有这样一些力量,比战争更强失,比灾难更有力——这些力量,我们可以从张承志的这篇文章中读到:和平,宽容,正义——几个字,却重千钧。同样是看奥运,张承志读出了自己的思考,也让我们思索:面对同样的事与物,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往往使你的所得更有质量。写作如此,阅读如此,生活,更如此。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空前凝聚。灾难中我们凝聚力量,灾难中我们学会坚强。中华民族表现出了超强的凝聚力,中国人又一次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噩梦般的灾难,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考生用诗意的文笔把“灾难”和“悲伤”化为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让我们在悲恸之余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闻到了真情的芬芳。“一曲爱情的绝唱.背负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驶进你心的港湾”“抛弃那廉价的偷生.只为把高贵的心曲张扬”“倾斜的船身与海水构成了一种心灵的角度”“那眼眶里贮满的热泪,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3,(7):14-14,64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损失难测。虽然面对灾难我们可能能力有限.但学习相应的表达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多难兴邦     
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黑板上郑重地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大字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上。多难兴邦,我们不渴望经历灾难,然而我们却能从灾难中寻找力量,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勾践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威力无比的自然力量。这神奇的力量,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特别是我们的先民们,由于自身力量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8,(7):3-4
从5月12日至今,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一个多月了,中国人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行动,令世界震撼、感动。灾难永远都不会是一件好事。相反,只有以顽强的毅力抗击灾难才会感天动地。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2008,会发现这个年度给我们的记忆可能不只是悲伤或欣喜,还包括一种顽强向上生长的力量——在地震的和救灾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所蕴涵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12”汶川大地震,震恸了山河,更震恸了我们的心。灾难在瞬间撕裂了大地,吞噬了太多花儿一样年轻的生命。在我们为逝去的生命流泪、嘶喊时,那传来的微弱的或远或近的顽强的呼救声,那坚强的自救互救画面.那真实淳朴的敬礼……更让我们震撼了,我们看到了那些幼小的孩子们身上爆发出了太多太多的优秀品质——坚强、责任、互助、感恩、无私……灾难在瞬间唤醒了那些平时我们眼中“不懂事”的孩子们内心潜藏着的优秀品质.我们突然反省为何在平常的德育中我们没能发现并激发孩子们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质,为何我们数十年的德育教育却不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更能使学生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地震给了我们一次契机,让我们对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发掘学生优秀品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成为考验全国人民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的重要一课。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脊梁傲然挺立,中华民族的斗志更加昂扬,中华民族的信念更加坚  相似文献   

11.
钱逊 《中国德育》2009,(5):68-68
到今年五月,汶川地震发生刚好一年。这场灾难惊天动地,虽然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但是面对灾难焕发的抗震精神震撼人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09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发扬2008年抗震精神,将给我们以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的力量,助我们乘胜前进。  相似文献   

12.
李腊梅 《初中生》2008,(9):66-67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多少人的家园,击碎了多少人的梦想,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灾难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无所适从。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对幸存者来说,这场灾难使人警醒,教会我们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对付灾难。地震过后,我们唯有化悲痛为力量,重整旗鼓,继续吹起催人奋进的号角,勇敢地向着新的彼岸,出发!  相似文献   

13.
多难兴邦     
温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的黑板上郑重地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上。多难兴邦。我们不渴望经历灾难,然而我们却能从灾难中找到力量。春秋时期,越国被吴所灭,勾践退守会稽山,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在亡国的巨大灾难中,勾践和他的子民却找到了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以来,媒体记者们快速反应、奋勇向前,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第一时间向关心灾区的人们介绍地震灾情、讲述救灾进展、记录灾难面前的人性与大爱。让我们记住这些来自抢险救灾一线的画面,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更多温暖的力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相似文献   

15.
《大中专文苑》2008,(7):13-13
《长江商报》:震灾中,做一个大国民我们的社会日益强大,国家日益强大,但灾难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命题。我们当然有社会、国家力量护佑个体的安全,但面对始料未及的灾难,在偶然的情境下,生命仍如风中的稻草,她是无力的、无奈的。但我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首诗歌出现在网络、报纸、手机短信上,全社会进发出巨大的诗歌创作激情。人们用诗歌抒怀,表达灾难的悲惨和痛苦、人们的坚强与希望,表达灾难中各种各样的爱与温情。借着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  相似文献   

17.
特别提醒     
“非典”肆虐,大好春光突然间蒙上了阴影,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劫难。在这场劫难面前,一些本来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下子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例如中考。为此,我们不能不撤下本期杂志原来的“卷首有约”,给你以特别提醒:一、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你切不可恐惧,因为“对灾难的恐惧,比灾难本身更是一种灾难”。二、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相信全人类的力量,树立“我们终将战胜‘非典’”的信心。三、要更加以诚信律己,以诚信待人:自己若有疫区生活史,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一旦身体有异常反应,更应及时去相关医院就诊医治;如发现你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一起     
《当代职校生》2013,(5):F0003-F0003
每一次大自然的灾难,都是一场天地和人类意志的较量。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亲人,却无法夺走我们大爱无疆的感动: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无法摧毁我们重建幸福的信念。这一刻,我们都是芦山人,让我们满怀希望,重拾信心,将爱心传递;让我们守望相扶,祈福芦山好运,雅安好运。  相似文献   

19.
惨绝人寰的汶川大地震.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考验人性,考验国家的行政能力和应变措施。更考验国魂。令国人欣慰的是,仿佛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所谓“80后”(以及更年轻的“90后”)——在惨烈的灾变之后,集体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坚强、韧性、专业知识与责任感.努力支撑起灾难中的祖国。让长辈们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0.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以静其波,鸟兽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悲恸。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