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运悲剧意识经历了一个产生、衍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地影响了他的词风,导致了他的词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3.
严骏生是嘉道之际词风转变时期的词人,金陵词坛名家,然学界对其研究甚少。他的词既突出了浙派的清幽雅丽,又能够直抒其性灵,并兼有常派的比兴寄托。通过对其词学活动的研究,探讨了他的词学主张与创作。  相似文献   

4.
陆游词风在他的中年时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的词逐渐摆脱纤艳华丽而趋向清新平淡,其词开始具有了明显“诗化”倾向,这也显示出南宋词坛词风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博采众长话竹山--论蒋捷师法众长对其词风形成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捷词风之形成是以大胆师法前人为基础的。他通过博采众家之长,包举融通,变化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蒋捷大胆师法各家风格,也导致其词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苏轼的词论可以看出,在创建豪放词风的同时,破“柳七郎风味”也是他词体革新的重要方面;他所崇尚和要创立的是以“豪放”为主的词风;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则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苏轼的词论,对于了解他的词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宋代以至中国古代词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梦得前期崇尚陶渊明,展现隐逸情怀,追求精神自由,词风闲适旷达;后期推尊谢安,抒发爱国热忱,渴望建功立业,词风转为豪放雄杰。历史的巨变促成了叶氏词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南北宋词风转变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稼轩饮酒史的分段,研究稼轩饮酒心态及词风变化;豪饮期(两湖、江淮时)多宴饮词,词风豪爽峻健;狂饮期(带湖、七闽时)多与官宦乡绅饮,词风沉郁悲壮,或独酌,词风悲凉清丽,与山民村夫饮,词风清新自然;矛盾期(瓢泉时),理性词与形象词各有所长,微醺期(两浙,铅山时),词风恬淡平和。  相似文献   

9.
五代词风经历了由花间词至士大夫词的转变,境界由狭隘而宏大,这些变化可从五代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楼”的演变探究得知:从“画楼”、“小楼”,词的境界一步步回归到诗教传统上来。  相似文献   

10.
1053年至1073年二十年间北宋词和士大夫文人词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二十年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柳永词风的延续期,也是苏轼词风的奠基期。  相似文献   

11.
李煜的词在我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从帝王到阶下囚的身世变化,对他的词风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在感情 抒发、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第一个非隐士隐逸词作者,从他的隐逸词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浪子性文人向士大夫丈人的转变轨迹以及从俗到雅的转变过程。在宋词中那些表达看淡人生和隐逸思想的词作,实际上是由他开端的,这对后代隐选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3.
晚清闽中词社接二连三,有梅崖词社、聚红榭词社、瓠社,词社成员相互唱酬,共同推进闽中词风的演变。梅崖词社的出现,促使闽中词坛风气由柔靡纤弱转向悲壮苍凉;聚红榭词社上承苏辛,故闽中词坛风气随之一变而慷慨激昂;瓠社成员却明哲保身,因浅吟低唱而词风柔弱。晚清闽中词社在词坛风气的转变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亦反映了闽中词人对时代现实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清初词坛,历经明末衰落之后又渐趋复盛。阳羡词派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词风的剽悍悲慨,不失含蕴内格之美,使清初词坛生机勃发。阳羡词宗陈维崧因其词敢作大题、取大义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因故国之亡,家无定所,身世浮沉,使陈维崧的词风出现明显的转变。探究迦陵词的转变,及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的清初词人文化心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怡文 《文教资料》2012,(26):118-120
蜀中九年生活,陆游的词风发生巨大转变。乾道八年(1172),陆游的处境更是发生巨大转折。这年中长达9个月的南郑边塞生活,开阔了陆游的视野境界,也开拓了词风,更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怀念的纵情岁月。本文试图从乾道八年陆游的经历及词的创作入手,结合陆游深入边境最终黯然离去的史实,分析这一年间陆游词风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对婉约词的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词创作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开创了豪放一派,更重要的是为传统婉约词的雅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诗为词,自觉地改革婉约词风,把婉约词从"艳科"的狭窄路径中解脱出来,发展成为士大夫之词。他在词创作中积极引入多变的抒情风格,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境界与品位,最终完成了对婉约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吴梦窗词中虚字修辞导源"质实"词风的三种特点:以实字代虚字、虚字单字多义、在非必用处暗用虚字。其次,指出从北宋到南宋,杂以口语俳体,虚字流入鄙俗的措辞用语逐渐被汰弃,这一转变也从修辞的角度促成了晚宋典雅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代杰出女词人吕碧城,一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心灵状态,其心态的转变导源于人生历程的几次变更:少年丧父,受族人欺凌;青年时创办学校,担任要职;之后,漂洋过海,旅居国外十多年;晚年又入佛门.以呈阶段性差异的心态而抒写的词,词风必然会发生多重演变.作为词人,她被认为是清词的殿军,事实上,她也是千年词史的殿军.吕碧城词风的转变,客观上说明千年词的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0.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