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55):174-175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影响中学生性格建立与完善的内在要素。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心理问题仍存在。中学生日趋独立,但看问题依旧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自我独立意识日趋强烈,但生活能力与经验严重不足;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学生一系列心理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其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残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挫折承受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成长问题的困扰.导致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缺乏了解;教育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注重,教师缺少教育心理学知识;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学校心理氛围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结合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心理健康的如下标准:  相似文献   

7.
邓艳 《中国教师》2010,(Z1):412-413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大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目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大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是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其含义: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适时、适度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教育不但包括身体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引起心理的巨大变化。产生种种矛盾心理,即俗称“心理断乳期”。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也不断改革,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是不健康状态,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紧张的学习有赖于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应该在阅读指导课中增加一定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1 目前中学生常遇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压力问题。由于目前就业  相似文献   

15.
张衡 《华章》2010,(33)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其他人群.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中学生的一种较常见的状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那些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多些关注和了解,从而对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方面加以控制,达到从"心理亚健康"回复到"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卫霞 《快乐阅读》2012,(35):90-91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可见,高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  相似文献   

17.
王一红 《文教资料》2006,(14):20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健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涉及到相互依赖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满状态。”在健康这个多维结构中,心理健康处于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相反则不健康。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和品格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在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强健,没有疾患,而应是躯体、生理和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许多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加之缺乏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态不平衡,甚至失常。更有甚者由于心理疾患做出了令人痛心不堪之事,如我校1988年高三有一男生因失恋而自缢,1993年高二有一女生又因和家庭发生矛盾而自缢。其他一些不正常心理状态如焦虑、失望、烦恼、自卑、孤独、抑郁等更是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有着得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真正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