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亲子联通     
“五要”和“五不要”中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他们帮孩子规划人生,这样会导致孩子忽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失去选择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身为 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2020,(2):6-6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某种意义上讲,是养育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督促父母把以前忽略的课程都补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试想,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感兴趣,又怎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如果不是养育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的生命正在走向开阔,这难道不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吗?所有这些改变,都表明我们在成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单志艳 《人民教育》2022,(20):33-35
<正>在替孩子做决定时,中国父母常常会说“爸爸妈妈是为你好”“你必须听爸妈的”。这看似是无私的理由,却显示出父母忽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以爱的名义来包装自己的控制欲,剥夺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听话教育”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准则。这与中国农耕文明中长者经验更加丰富,经常向年轻一代传递生存技能的文化传统有关。因此,即使到了后喻文化时代——年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很多父母依然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认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自己人生经验丰富,以父母权威自居,完全不给孩子一丝发言权,这么做无非就是认为按父母的做法孩子可以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5.
田春艳 《父母必读》2023,(S1):48-51
<正>父母要做的,不仅是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还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这种对成长的认知,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生命孕育直到生命结束。父母应为孩子在人生开端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的发展也具有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做个称职的父母,这是很多父母的努力目标。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令父母们困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施教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其实父母们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回到童年。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2005,(12):52-52
很多家长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是直接灌输自己的以往经验,代替孩子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孩子,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已出版或将要出版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我们和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高水平的书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因此,这个栏目的宗旨是:为父母推荐书,让父母拥有更现代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推荐书,帮孩子推开了解社会和人生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家长在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中都留有许多遗憾,因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当父母尽其所能把一切条件都无私地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并没有知足,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希望的沉重。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很正常,做爸爸、妈妈就应该这样。孩子们回报父母的是无止境地、加码地索取,比吃穿,讲虚荣,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克服,不愿吃苦,只图安逸,这让做父母的非常失望。耐心说教——不听,严厉训斥——没用,棍棒  相似文献   

11.
防止孩子拖延做家务的小窍门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务活难做或没有乐趣而故意拖延,也可能因为想以此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是消极的关注,所以孩子会找出很多理由来推迟做家务。当孩子拖延做家务时,家长不妨试试下面这些办法。1.把复杂的工作分成简单的小的部分,使孩子觉得力所能及,如请孩子打扫房间,不妨替他分成整理书桌、叠被和扫地等几件事。2.当安排孩子去做家务的时候,也给自己安排一点事做,或帮孩子一起做同一件家务,别让孩子觉得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在做家务。3.让孩子选择他现在想做的家务,比如他拖着不肯去扫地,但说不定愿…  相似文献   

12.
饶红群 《中国德育》2007,2(9):69-70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代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到底该如何去做?1.关爱而不溺爱。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除了会读书以外一无所能。很多父母完全不明白对于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为孩子把一切都准备好,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接送上学、甚至帮孩子把铅笔都削好,就是忘了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这帮深受应试教育之害的老师也该洗洗脑了,解放思想,解放自己。以前学生整天“在学校好好听,在家好好做”的状况也应该有所改变。其实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有很多优点,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比以前的孩子强。以前的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与我们的时代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作为我们自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仍然要吃五谷杂粮,仍然会有喜怒哀乐,仍然有时候想懈怠自己,做一些不太“光明”的事情。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时时会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尤其在很多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今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愈发紧密,父母和孩子的私领域都越来越小,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彼此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 面对这样的事实,父母一方面自身应当更加完善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多留给自己与孩子  相似文献   

15.
张爱珍 《河北教育》2006,(11):44-44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当很多父母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于孩子却好似搔痒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把惩罚变得美丽一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哪些方法可以让惩罚美丽些呢?  相似文献   

16.
现在,大部分孩子受了幼儿园的教育,都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如早上起床,有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父母怕孩子动作慢,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匆匆忙忙帮孩子穿。放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家庭教育》2006,(11X):52-53
孩子属于谁?当向我们的家长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也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养的,自然是属于我们的,不然,孩子还属于谁?”在我国,父母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会忙着帮孩子解决这个,处理那个,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那样做。但如果我们问美国家长同样的一个问题,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于是美国的家长会抱着宽容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尝试,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8.
答父母问     
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江山一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自己的事情管不住。比如,做作业常常要漏这个、少那个。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总是记不住,总要我帮他收拾烂摊子。比如,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总要我帮他准备好,否则就忘记。我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许多父母的共同愿望。但培养责任心不容易,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和始终如一的要求。对孩子来说,责任心与良好的判断能力有关,孩子需要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的责任心包括遵守纪律,对人尊重和有礼貌,能够处理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但“…  相似文献   

19.
双休日父母老叫我做这做那,我看到书上说,美国孩子做家务都是有报酬的,所以也向父母提出了这个要求,却遭到了父母的一顿痛骂,难道我的要求错了吗?小丁当小丁当:我可以想像你要报酬时父母暴跳如雷的情景。因为我们国家是非常强调家庭观念的,很多情况下做家务只是一种尽到家庭义务的行为,而且我们以孝为本,做些家务体现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顺,如果把这种亲情用金钱来量化,父母当然不干了。美国孩子做份外的事,比如帮父母修剪草坪洗车什么的,的确是有报酬的。但他们也不像中国的孩子想要什么都是父母无条件给,他们必须通过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20.
明天 《家庭教育》2011,(3):38-40
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行为方式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