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踏人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 "选择职业教育一样有精彩成功的人生,踏人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这是我们为每位刚入校新生准备的第一堂德育课的内容.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生中的成绩在中下游水平的学生,甚至是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也就相应地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精力全不在学习上,进而形成"品行差-学业差"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三全一主”思想,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是一顶重要的工作。 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习困难生”是指在校学生中学习成绩不佳、品行不规范的学生。我们可以把学困生分为三种类型:学业型、品行型和品学双困型。 (一)“学业型学困生”是指“非智力不定或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业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以及生活方面有同题等因素,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自己智力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困因”很多,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均有“智力被动性”和“自我…  相似文献   

3.
特殊生指的是行为、心理与一般学生有明显区别的学生,其表现为品行有瑕疵或品行学习俱差。他们的行为表现及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成功转变特殊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尝试针对当前特殊生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琴 《教育革新》2010,(10):14-15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校学生中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习惯不好,品行不规范的学生。传统意义上可把“学困生”分为三种类型:“学业型”“品行型”和“品学双困型”。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中,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所谓后进生,是相对于先进生和中间生而言的,是指那些班级中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那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或是学习差,或是品行差,或是学习、品行均差的“双差生”。他们人数虽少,但能量很大,有碍班集体建设,是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消极因素。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缩小以至消除后进面,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做得好,可以让你的学生个个成才,做得不好.够你伤透脑筋。可以说.成绩好的学生都上了普高,而学习、纪律、品行、成绩差的学生才选择职业高中。这类学生的共同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学生”的特征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或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通常有以下特征:责任意识差,意志薄弱,是非、善恶标准模糊;学习自觉性和目的性不强;自控能力差,争强好胜,疑心重,攻击性强;丢弃传统美德,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他们在班级中人数虽少,但活动能量大,影  相似文献   

8.
有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划分优劣,而往往又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当班干部,可以在期末评先、评优,把一切荣誉都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为学校、家庭的骄子。即使这部分生中有的在思想品德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也会在赞叹中一切都消失。而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在学习上多努力,在思想品行上有多好,在班主任心中总是“后进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绝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搞教育的都知道什么是"差班":学习差,纪律差,行为规范差…… 诚然,"差班"的学生与好班的学生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但真正的"差班"不是学习方面差,而是在品行方面差,而能给学生树立品行方面榜样的只有班主任老师.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学生”,一种是指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即在学习上存在有多方面的障碍,学习方法、学习品质上存在着某种不良行为,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另一种是指行为上的“问题学生”,即在品行上存在着某种不良习惯,易惹事生非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往往平时不敢发论、胆怯、不敢接近老师。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学生”,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转化他们,教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艰苦的劳动,仅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  相似文献   

11.
一米阳光     
陈红梅 《辅导员》2014,(4):42-42
从教20年,其实心中总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后进生”,包括学习上的,纪律上的和品行上的。补课?短期效应,治标不治本;个别谈话?收效甚微,延续性差;请家长?多年的教育惯性,难以改变。今年我再次尝试榜样教育,把班中有学习、纪律的“后进生”组成一组,旁边聘请一组品学兼优的孩子辅以为伴。这两个小组毗邻而坐,每天超过六小时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这样一种影子般的影响应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差生不是包袱新乡市陵园小学颜晓琦许多老师一谈到“什么是差生”,各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差生就是学习差的学生;有的讲,差生就是品行劣的学生;还有的说,差生就是脑子笨的学生;有的说得更干脆,差生就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沮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一忌“锦上添花”有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划分优劣,而往往又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当班干部,可以在期末评先、评优,把一切荣誉都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为学校、家庭的骄子。即使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在思想品德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也会在赞叹中一切都消失。而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在学习上多努力,在思想品行上有多好,在班主任心中总是“后进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绝不可取的。二忌“先入为主”所谓“先入”,是指班主任在接触学生前和最初与学生接触时…  相似文献   

15.
“双差生”是指那些学习差、品行差的学生。在镇办成校学生中的占15-20%,一般都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差等生。他们之所以来成校,一般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成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可以直接进厂矿、企业,工作分配不成问题;二是对家长来说,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尚小,能上学还是上学,比流入社会放心,而且或多或少的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所以宁可花点钱,也要让孩子继续上学。“双差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无兴趣,亦无动力,课上不好好听讲,课下作业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雇  相似文献   

16.
后三分之一学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是我们永恒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道德乃立身之本,品行比学识重要,强调做人须言行一致,诚信不欺。从“品行”与“学识”关系的角度审视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或重学业灌输、轻品行养成,或混淆“道德”与“行规”的范畴等问题。其实,道德规范包括善恶评价标准,而智育或某些领域的行为规范属于“非道德范畴”。时下常有人感叹道德滑坡,这是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基础教育所需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从整体上看,过去的学生纯朴、善良、勤劳,现代的学生见识面广、思维灵活,但吃苦耐劳精神差、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教师评判学生的某些“坏”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再次提醒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确,只有树立起学生的主人意识,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又有多少学生做成了“主人”呢?在“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他们只有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更无权选择。课堂上,尽管他们还有许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双边”交流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的,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乐于受教,乐于教诲,不断进取;才能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行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校学生中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习惯不好、品行不规范的学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关心“学困生”的成长,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