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双百 《新闻爱好者》2011,(24):104-105
在以影像为主的艺术门类中,纪录片当仁不让地成为观照人类、社会问题的主要阵地,同是由华裔导演拍摄的两部纪录片——《沿江而上》和《归途列车》,都反映了在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农民工在移民过程中的矛盾、问题甚至冲突。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让观者印象深刻,创作者的苦心在于,不仅提供给观众一部真实而震撼的影片来欣赏,而且告诉大家最弱势的群体更需要大家去关注。本文将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角与价值功能两个方面,对移民题材纪录片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两部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女性,记录了她们进京务工的不同生活境遇。两部影片通过对真实细节的捕捉,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恰到好处的解说语言与画面形象相得益彰,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纪录片整体。虽然在题材选择、细节表现和解说上存在诸多相似性,但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音乐、音响运用的区别,又使两部纪录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20世纪90年代我国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桂琴 《视听界》2004,(2):46-48
2003年羊城的岁末甚是热闹,“金钟”方敲响,纪录片又登场。欧宁策划的新纪录片影展、广州电视台主办的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先后在羊城登场。与此同时,安哥、胡武功策划的“中国人本、纪实当代”纪实摄影展也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纪录片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掀起了讨论的高潮。一、问题的缘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在东方宾馆举行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两部风格迥异的纪录片.一部是由澳大利亚提供的《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一部是中国提供的《海路十八里》。两部风格对比如此强烈的纪录片先后播放,令人想到其中有这样的潜台词:纪录片可以这样拍。《夜晚》根据澳大利亚20世纪30 年代达博土著追捕专家赖利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讲述小  相似文献   

4.
《我是山姆》是一部瞄准奥斯卡而提前上映的影片。类似的影片赢得奥斯卡已不是第一次。《阿甘正传》、《雨人》、《黑暗中的舞者》已成为当代影片的经典,而让19岁的莱昂纳多一举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也是一部有关残障人的影片:《不一样的天空》。 大家都喜欢在残障人上做文章,而且大家似乎也都特别欢迎这类文章。郑则仕  相似文献   

5.
正【相关链接】高正,原名郭震,电影演员、导演。1922年出生于北京。1946年,考入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参加了两部著名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演出。20世纪50年代,参加演出的影片近20余部,并担任《聂耳》的制片主任。1960年起,导演《激流》、《秦娘美》、《平鹰坟》、《桔园情》等影片。1985年,担任12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总导演。参拍的纪录片《记忆电影》,荣获第25届夏威夷国际  相似文献   

6.
李燕萍 《现代传播》2004,(3):109-110
20 0 3年12月14日至2 0日,为期一周的“2 0 0 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国际通行会议标准召开,并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同时进行了纪录片的学术评比。纪录片的学术评比吸引了15个国家的14 7部影片报名参加,通过初评进入决赛的6 0部影片来自13个国家,除中国外还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伊朗、印度、英国等。最后,中国纪录片《老镜子》获得评审团大奖;伊朗纪录片《以上帝的名义———帕利安》获得评审团优异奖;获得评审团学术奖的纪录片有5部,分别为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7.
由法国导演吕克·雅盖执导的动物纪录片《帝企鹅日记》8月在中国上映。这部纪录片在欧美地区放映后评价不错,成为仅次于《华氏911》的历史上第二卖座的纪录片。这个票房纪录不但打破了以往纪录片只在少数艺术院线放映的惯例,成为被最大多数人接受的影片,而且其成绩让众多主流电影都难以企及。为什么一部纪录片能达到如此的辉煌? 观看过此片的观众或许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影片采用了一种行进式的讲述模式,配音者担任的不是普通生物纪录片中生物习性讲解者的角色,而是为影片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部引人关注的自然大片.一部为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中外联合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2016年8月12日在国内上映,取得了6633万元票房,①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另一部为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共同执导的《地球四季》,影片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②两部影片同属动物题材的自然电影,从制作手法来看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融合,即拍摄期间,全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客观记录和拍摄,最大限度保留和还原动物的原生态表现;在制作期间,运用后期剪辑技术,将前期拍摄素材剪辑成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剧.除了类型相同,较长的拍摄周期、精良的制作团队、震撼的视觉呈现、明星配音阵容等相似点都很容易让人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然而,笔者发现,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展开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9.
记录电影《四个春天》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纪录片,它从人文纪录片的视角记录了两位老人四年间平凡的生活,记录了普通百姓的真实情感,引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本文试图从形式与内容、影片承载的社会意义及非虚构叙事的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分析《四个春天》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0.
《超码的我》是一部具有强烈目的性的述行模式纪录片,导演摩根在不影响纪录片非虚构本质的前提下,巧妙运用"表演"行为,使影片实现了以言行事的述行效果,该纪录片不仅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也有效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和共鸣,实现了影片的目的性、传播性及其意义的有效诠释。  相似文献   

11.
《房东蒋先生》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 0 0 3年 11月14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 ,获得了 2 0 0 4年度中国纪录片学会学术大奖 ,并且还入围了 2 0 0 4年的“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看过这部影片 ,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 ,并与主要创作者梁子有了一场深入的交谈后 ,我们对它产生了极大兴趣。它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是两位具有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的人 ,在偶然的机遇中相识、碰撞、交流所留下的一道生活轨迹。它的制作过程也很另类 ,它是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纪录片拍摄者的一次很好的合作 ,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和影片的拍摄者的确很独特…  相似文献   

12.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两部影片的简要概述《微观世界》是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反映一群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却微小到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的昆虫生活的一部纪录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历时多年,推出后好评如潮,在法国,共有1600万观众观看了该片,创造了一个票房的奇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5.
DV: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颖 《现代传播》2004,(4):122-123
世界上最先实践DV拍摄的是丹麦的 4个年轻人 ,他们发表了“Dogme95宣言”并身体力行 ,从《家变》、《破浪》到《白痴》 ,每一部小组作品都给世界影坛带来巨大震荡。 2 0 0 0年 ,宣言发起者拉斯冯蒂尔凭借影片《黑暗中的舞者》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到今天 ,DV电影在各种电影节获奖已不是少数。DV传入中国以后也是佳作不断 ,当代DV人创作了《老头》、《江湖》、《北京弹匠》、《铁路沿线》、《北京风很大》等一些不错的影片。以吴文光等人为代表的独立纪录片工作者用DV开创了既不同于传统纪录片也不同于实验电影的新型纪录片天空。D…  相似文献   

16.
吴甜 《东南传播》2012,(1):145-146
《微观世界》和《森林之歌》分别是法国纪录大师雅克.贝汉和我国导演陈晓卿所拍摄的两部自然类纪录片。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和细节刻画上的差异,并对中外纪录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在借鉴西方同类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为今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寻求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雨萌 《声屏世界》2022,(3):115-117
真实电影是一种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电影类型.文章以声音为主题对真实电影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三部影片《我是一个黑人》《西伯利亚的来信》《利维坦》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分别从声音与图像的关系、电影的作者权、图像所有权、纪录片的客观性等方面入手,解析声音在真实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19.
古道静好     
田壮壮的数字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5月20日起在全国院线上映,这部记录从云南丙中洛沿着怒江到西藏察瓦龙这段路马帮和原住民生活的影片,首映当日票房就近万元,给制片方和发行方一个不小的惊喜。 影片占了好几个第一:大型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的序幕曲;田壮壮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片;中国首部高清晰数字  相似文献   

20.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