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Twitter创建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微博客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微博客的崛起促使公众接近使用的媒介权利可能性大大增加,并正在促成媒介话语权重新分配以及正在逐步建构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领域,微博客正逐渐成长为一股新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
浅论微博客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正在勃兴中的微博客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客一词源于英文microblogging,是由博客演变的一种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软件、Email等方式向微博客发送信息,文本内容字数通常限制在280个字符(140个汉字)以内。同时可以实时跟随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微博客正以其简短、随意、轻松、自由的特点,迅速成为大量原生信息的发布平台。作为当下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标志,微博客对舆论的引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9):72-74
作为全球传媒业发展的重大现实和重要趋势,媒介融合正在并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该文分析了媒介融合对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媒介融合加快了社会媒介化的进程,催化了媒介化社会的建构与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新闻评论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媒介评论在近些年得到了新的发展,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并表现出多种跨媒介评论形态的融合,内容指向上题材更加广泛,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其传播效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或如“润物无声”或如“黄钟大吕”,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媒介评论的这些新变化,对社会系统的反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系统是否具有自觉、迅速、准确的应激性反应,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正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要提高社会系统对于媒介评论的这种应激性,重点在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是社会管理系统中的机构建设,二是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这种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印刷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青少年正在加快融入成年人群体的脚步,童年正在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7.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0,(6):4-11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欧洲知名媒介研究学者、媒介化理论的奠基人安德烈亚斯·赫普的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进行深入考察,并尝试就媒介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展开深入探讨。在赫普看来,媒介化研究作为一种历史元进程,始终对各种正在发生的各种变革保持开放态度,并期望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清晰的理论化;通过对"型态"与"构造"、"社群"与"集体"等核心概念的区分,媒介化理论创造了一种理解社会结构的话语体系。此外,赫普也回应了媒介化理论所面对的"决定论"批评,指出"语境"在媒介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传播媒介是人类精神情感与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时代都会将它的社会生活、时代意象、文化心理结构与精神气质投射到那一个时代的媒介内容与形式之中。当既有媒介形式已不足以表现当代社会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样态以及公众审美需求时,当新的技术工具能为新的媒介形式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与表现手段时,时代就会迫切召唤符合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媒介形态出现。在媒介环境的大变局下,不断涌现的数字科技以及媒介消费新方式,正在急速倒逼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10.
了解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现状,培养他们运用大众传媒为个人生活服务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理性、批判地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是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媒介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群体不容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华华  胡忠青 《新闻界》2006,(2):113-114
在信息社会里,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覆盖和它自身具有的权威性、影响力,已使得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和依赖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提高其媒介素养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e时代的儿童网络媒介接触行为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鉴 《新闻界》2006,(6):101-101,100
根据传播学媒介系统依赖论,儿童与媒介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理解、行动定向和娱乐。如果儿童的媒介使用影响了儿童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如对媒介过度依赖,使之终日沉浸在媒介所提供的幻想世界中,并对现实生活越来越不认同,越来越依靠媒介来排除生活中的烦恼,那么就形成“媒介瘾”,或称之为“媒介综合症”。在e时代,这种“媒介瘾”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媒介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网瘾”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接触网络媒体的儿童数量在不断扩大。据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八…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大众媒介正在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政治领域,执政党运用媒介实现国家权力的能力日渐成为衡量其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量.本文据此提出"媒介执政"这一观点,对其来源作出粗浅解释,以期探讨提高我国媒介执政能力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也生活在媒介社会。媒介传播从媒介渠道类型、媒介信任、媒介内容框架三方面影响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官方媒介与非官方媒介使不同背景的公众风险感知产生差异。较高的媒介总体信任度则可以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媒介呈现风险事件时正负性内容框架使风险感知呈现差异化结果。媒介因素对于风险感知的影响以情绪、知识两变量为中介。因此,在应对风险事件时,媒介应维护品牌信任度,结合自身属性与细分受众发布有效内容,稳定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11):40-51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媒介仪式"和"媒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媒介事件着重阐释大众媒介在特殊时刻整合社会的功能,取向于功能主义的、新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媒介仪式着重揭示大众媒介建构社会中心的神话,取向于反功能主义的、后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同时,二者又存在一些共性,它们都以电视传播为范例探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媒介(传播)的仪式性特征。媒介事件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仪式性的消退,使它与媒介仪式的共性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6.
媒介、通讯、技术融合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凸显,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批判地考察了媒介融合的三位一体化,这种模式通过商业利益与媒介寡头的结合,引发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媒介权力成为传播交换的资源,进而助长了媒介与政治、商业和技术的垄断性联结;媒介逐渐背离了公众利益,背离公众利益的媒介成为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工具。研究认为,要改变这种负面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规则,创造信息流通的公共性,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9):11-16
媒介问题正在成为传播学的核心问题。处于智能媒体时代的我们,依然面临着麦克卢汉之困惑,即何为媒介。通过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的对话,本文对"万物皆媒"、"看门狗"隐喻和"媒介物种"隐喻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平台媒体兴起的今天,只有从时间-空间转化的角度,从媒介整体关系的角度,从媒介元资本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媒介作为一种力量,如何型塑当下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2010,(2):4-5
微博客被引人中国已经有三年多了。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客公司的出现、新浪微博的推出都也还是不远的事情。但是,最近发生的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微博客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它正在作为一种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从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出发,以微博客作为案例考察分析,分析微博客媒介的背景、特点、以及微博上的人际传播关系,探讨虚拟人际传播新特征,并总结虚拟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网民议程设置正在重构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当网民议程设置成为一种现象后,媒介话语就变成了权利与义务统一。充分认识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