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楠  李岩 《文教资料》2020,(8):60-61,49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逐词解读,论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阐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当充分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学生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与精神追求决定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蕴含着民族的德性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基础和资源基础.辩证而有创造性地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众多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品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美德的深刻总结,构建出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道德修养内容.培养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首要步骤是“识德”,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中国传统经典中的德育方式以“养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达到“笃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引领和构建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秩序,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有表述包含着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价值取向的统一,其社会主义性质就体现在这些价值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所蕴涵的价值基础、价值立场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则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是传统民族性的现代化表达,它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先秦儒家思想。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性维度上的思想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源泉,两者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然而,面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的侵蚀以及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完善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制;要利用新媒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创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福建要以弘扬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做好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文章。首先要坚持延续命脉、不忘本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福建传统文化沃土。其次要注重深挖价值、汲取精华,以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要着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阳明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七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心即理”提供精神信仰的内化资源;“致良知”提供信仰与价值确立的本体论资源;“知行合一”提供信仰践行的方法论资源;“万物一体”提供价值理想的伦理学资源;“心物之辨”提供个体日常生活信仰化的启示;“群己之辨”提供社会生活信仰化的启示;“有无之辨”提供圆融个体、社会、国家之价值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国家铸魂、筑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属性和个人价值遵循3个层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的价值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要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当今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思维活跃,掌媒时代形成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移动化的传播新格局,如何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彰显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化育功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家风家训价值意蕴的时代彰显,二者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新时代通过构建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社会合力、优化家风家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打造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等有效路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和创新,二者相互支持、有机融合。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时代要求。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下简称"府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帮助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让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生活实践,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又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之源,两者的关系决定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细处、落到小处、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主流思想的体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而言的,主要体现了我国的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体现了个人的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人民的价值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有:针对特定群体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