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育部颁布的200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考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所谓"探究",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Z4)
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最新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和以往相比,增加了探究层级。"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样,语言表达运用题仅考查的能力层级在增  相似文献   

3.
最新版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能力",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虽然很多人知道有"语文能力"这个词,但对其外延和内涵所知甚少。而弄清其外延和内涵,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自己的教学也是意义重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很清楚地知道其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考语文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其中,表达应用层级是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语文要求考察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作为考试基础科目,不让语文成为考生的"跛腿"是所有师生的共识。而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科目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更好的帮助教学。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建议”中也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也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在考试能力要求上增加最高层级的“探究”能力。意图非常明显:“既有利于语文新课程改革……又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语文     
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可分为5个方面,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5种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级级台阶,其中,最高一级应用和鉴赏是并列的。因此,我们也称之为5个能力层级。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能力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在各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而成。在5个能力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内容是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  相似文献   

8.
于小江 《广西教育》2015,(12):29-30
我区从今年起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模式,《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下面,笔者谈谈语文学科的情况及备考建议。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核在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中,2015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即6个层级;而往年的大纲版考纲中没有提到“探究”能力的考核。探究指的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  相似文献   

9.
课标解读 语文科目考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应突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的考查,具体表现为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命题走向]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对语文考试能力要求做出了新的界定,在原有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意在考查学生探究疑点难点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指探异求新,尝试新方法,以获得新思维、新观点和新表达的过程。落实到诗歌阅读的考查中,可就以下几点思考。从考点上分析,须抓住"探究"的界定,即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正式确定,将语文分值增加到160分,偏文考生增加到200分,把高中母语的教学提高到了空前的分量,引起了教师们的深切关注。与往年相比,2008年语文《考试说明》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考试能力要求有发展。过去一般提五个能力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现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二是试卷结构有了重大变化。新《考试说明》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相似文献   

12.
历年的成人政治高考,以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除考查成人考生的知识外,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能力。在能力考查中,既考查识记、理解、表达能力,又考查比较、分析、批判以及综合评价能力。此外,强调考查考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包括考试内容、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等,惟一的变化是在各学科考试要求上有所创新。语文:强化语知考查,作文仍是话题今年高考语文调整重点在语知部分,一是重新要考查标点符号和熟语,二是文言文阅读题数减少、但增加文言文翻译试题,三是适当增加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试题的难度。此外,语文科目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等5个知识点将不单独设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  相似文献   

14.
探究题是江苏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必考题型。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将探究考点的能力层级定为F,明确指出:"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08年,江苏省在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中开始设置探究题,对考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考查,连续几年来,探究题成为了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常模。下面就2008至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的探究题,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对2012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歌     
试题回放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几种能力。古代诗歌阅读属于鉴赏评价能力范围,考纲从两大方面规定了考试的内容:(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简明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古诗鉴赏的出题方向一般针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桑哲 《现代语文》2008,(5):84-85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指出,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次.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一番深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对文言文部分的考查,2008年高考全国各省市的14份试卷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份试卷,共18份试卷。命题人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没题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等,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的高考备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更好地提升备考实效,服务考生,笔者就2018年的高考作文备考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2018年高考作文考查要求2017年12月15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其中语文科的"表达应用"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为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种长期习用的定型词组和短语。它言简意赅,就近取譬,通俗易懂.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的语言交际和思想感情交流。因此,体现工具性的语文科考试,历年都不同程度考查成语知识。近年语文科考纲将语文能力考查界定为五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鉴赏评价。成语考题主要体现在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三个层级上。这三个层级的关系: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现结合高考试题谈谈笔者对识记和理解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20.
顾陈丽 《语文天地》2009,(12):69-70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除了识记和理解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学习、积累、依靠工具书来掌握和提高.其他四项都需要在语文的课堂内外,在平时的讲与练中培养和提高。以难度较大的现代文阅读为例.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