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在其课堂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探究和研讨。课堂上,儿童们在对教师所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认真,充分的探究后是会有很多发现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差别,如发现的深浅不同,多少不一样等。一般说来,这些差别在研讨活动中会通过互相补充,相互影响而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3.
两年多来,我们据根自然课中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精心设置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兰本达教授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中指出:“科学教学中的材料要有结构,即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中的  相似文献   

4.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5.
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探究”,就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物材料发给学生,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拨弄。操作这些材料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  相似文献   

6.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提出的、在理科领域的科学实验方法。所谓“探究——研讨法”就是先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去动手、动脑、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假设)、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通过研讨形成科学结论(或概念)。因此,  相似文献   

7.
张玉坤 《山东教育》2003,(26):45-46
探究,是指学生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工作方法的活动。“探究—解决式”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多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生物探究活动,最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探究—解决式”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1.“探究—解决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生物“探究—解决式”教学法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从提出问题开始,创造性解决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提出问题是“探…  相似文献   

8.
"参与——探究——研讨——领悟"教学法是一种过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合作性、体验性等特点,在外语院校国际政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动手动脑、分组合作、反思领悟等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1.
兰本达认为概念意味着一种思想运动的型式,一种属于抽象范畴的创造性思维;“探究—研讨”教学法则帮助儿童从经验上升到概念;而教师科学地引导儿童开展“探究—研讨”活动,才能真正地引起儿童的行为变化,使儿童真正走向概念之路.  相似文献   

12.
所谓“印证”实验就是用事实来检验某一个概念正确与否的一种实验,它是过去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印证”实验似乎被人所遗忘。我认为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时,“印证”实验仍然有着一定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印证”实验体现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探究”,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物材料发给学生,这些材料是教师在课前针对儿童所学的不同思维阶段及要求他们建立的概念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拔弄、操作这些材料,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主要作者兰本达,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现年八十多岁了,一生致力于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材教法研究。她积五十多年的经验,发展出了居于正确的世界观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于从小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和创造性的人才幼苗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对认识对象的解释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教学中,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激发情趣,诱发“探究——研讨”的动机;其次,要精讲巧问,多次实践,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再次,要集思广益,协作发展,培养学生集体研讨的能力;最后,要创设条件,主动参与,为学生“探究——研讨”提供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所谓“探究”是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老师给他们提供的实物材料。而“研讨”是给儿童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  相似文献   

17.
“探究——研讨”教学法因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被普遍采用,在探究研讨过程中,必须把决定探究问题的目的、方向和方法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教师铺垫,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在实验中主动探究研讨,积极思维,促使学生成为科学精神、科学品质与科学意志的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课堂教育实践中去,这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中心课题。近几年来,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探究——领悟”式教学法的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本文试就“探究——领悟”式教学法研究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同仁作些探讨,以期达到共识。“探究——领悟”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共同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可分课前探究、课中探究;个体探究、小组探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自然教材的编排,从儿童的认识规律出发,体现了“探索过程在前,探索结果在后”的教学原则,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有些自然课教师却不习惯使用新教材,认为新教材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不明确,结论具有“隐蔽性”。殊不知,正是这种教材中的设疑,才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尔后通过研讨,把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形成概念。“探究一研讨”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宗旨。一、在权作实验中思维发现,在集思广义中抽象出征忠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一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世界教育社的兰本达教授为《科学启蒙教育》杂志撰写的。作者在文章中阐述了“发现法”和“探究—研讨”法的历史根源以及这一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比较,说明“探究—研讨”法的优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它将会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爱,培养起一种信念,使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小学自然课的改革,着重借鉴了兰本达教授的这一教学思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刊将在这一期和下一期,连载兰本达教授的这篇文章,并在“教法研究”专栏中,编发各地教师在小学自然课和数学课中采用“探究——研讨”法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