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一直是西方现代学术领域的主流,在众多的反现代性话语中,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从"存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性哲学基础--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现代性根源--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为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归家之途,即艺术与诗的道路.这样一种思路对中国的现代转型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均以批判、修正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和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为立足点,分别从前现代和后现代的视角消解现代性;这两种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对接和联姻在客观上阻碍着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生成,必须从总体上拒绝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中国无法避开现代化而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加速现代化,而不是医治现代化过分发达导致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作了比较探析,认为:前者试图通过显发仁心与仁性的现代意义及建构以主客对置为基本特质的现代认识论,为人类确立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之源,后者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出发,强调不存在永恒的精神家园,人只能永远流浪而四海为家;这些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性原因,又有民族性背景,即西方文化的理论逻辑是从自由到虚无,中国哲学则是通过内在超越的路向充分肯定现实人生世界的终极意义;后现代主义在弃置镜式哲学时寻求人与世界和谐的理论意向与现代新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归趋具有某种契合,二者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也保持了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二者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国哲学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必须真正完成价值系统的现代转换,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中国哲学优良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4.
在词源学上,现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古代相对,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从哲学上看,西方近代以来有古典意义的和现代意义两种现代性。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是启蒙的现代性。从政治哲学上看,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启蒙的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外化到社会领域,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并从事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5.
"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教师隐喻的政治哲学渊源,探讨了在现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情境中塑造一代新人的教育机制,指出中国社会兼具规训社会与榜样社会的双重特征,并分析其道德教育的不同策略,最后点明在现代性之后此论题的现实立意。  相似文献   

6.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究,解读马克思哲学中存在的生活世界思想,并以描述性的方式对这一思想内涵进行界定,有利于提高对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认识,以及区别马克思哲学与其他西方哲学对生活世界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特征之一就是鲜明的政治伦理意识,即积极关心现实政治,力争为统治者提供必要的"治世之道"。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学,不仅深刻地渗透进中国文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而且持久地影响到中国文人的性格生成和文学品格。即便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深厚的文化渊薮在当代人文环境中依然没有消失,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形式。中国现当代文学必须有勇气直面这种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的现实,以图有效解决"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化"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在21世纪的价值,离不开西学的参照。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准备了条件。中国哲学本有的开放性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应当在认真总结自身短长的基础上,将西方的现代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自觉结合起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结构模型和变常互动互补的生存机制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价值。经过与现代性,后现代的相互折衷,必将能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何朝功 《文教资料》2008,(21):84-86
现代性的世界观中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中生态学价值观严重缺失;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后现代视阈中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凸显了这一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与“资本逻辑”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是资本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辩证立场。而这一立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根所自然衍生的正宗一脉。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儒学的许多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的思想必将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探讨儒家道德哲学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积极意义,希望能够对儒学,对我们的时代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由于各自文明形态和文明进程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审美现代性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区别;一是在审美独立性追求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审美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异动和"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儒家价值观念和教化思想也越来越招致激烈的批判。反思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性教化的兴起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文化走向显然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4.
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的增殖逻辑,资本逻辑的泛化必将造成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资本增殖逻辑的展开过程与西方现代性的进程是同步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西方现代性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方向,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有着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克服了西方现代性弊端,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反映中国现代化性质与特征的现代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只要我们能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创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模式,从而就能避免西方式的金融危机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概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概念形成于近代欧洲,20世纪初随着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被引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在面临外部侵略和内部危机的现实下逐步形成的现代中国人自我认同的标志性概念,其内涵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共同体。民族性是民族概念的深化,其内涵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民族性与现代性形成对立是对二者的内涵的误解,作为一对观察社会问题的范畴具有遮蔽的特点,需要去蔽。“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其内容既包括各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核心价值观,也包括每个民族所独有的具有普遍性和积极意义的观念、风俗习惯等。精神价值是一种内在价值。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重在建设,即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用包容的、建设性的态度,发扬文化传统固有的、永恒的内在价值,建设一种既有传统基础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人类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统的窠臼,进入到现代语境中,并且参与了精神文化的现代化,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古代文化形态的分野。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儒学在其强劲复兴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心性儒学不断走向政治儒学的明显趋向。面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现代性政治理论,儒家开始根植传统,立足中国现实,重新建构出儒家新王道论、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民主政治论等系统而多元的政治儒学。如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政治儒学之中取长补短,切实增强自己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活力,那么将不仅可以促进政治儒学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审美现代性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背景之一。从现代性概念的发生来看,审美现代性始终都是现代性观念的内核。因此,清理出包裹在现代启蒙进步主义之下的审美现代性概念,并把握其内在矛盾,可以为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积累提供重要的价值参照。另一方面,从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现代性理论资源,深刻理解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对更好地把握审美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话语的本质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熟的创造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左翼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的要求。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左翼文学事实上改造并融合了五四文学的传统。左翼文学有重大教训,但也有历史贡献和成功的经验。其优秀之作,证明"工具论"的文学观可以兼顾人情与物理,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达到统一。世俗现代性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世俗现代性看似现代,实则比较传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民众追求生活享乐和欲望宣泄的要求。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但重要的是这两翼如何舞动起来。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现代文学止于1949年仅是一种照顾教材特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还要在体例上创新,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