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 :同学们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无限的神秘和纯美 ,谁来结合最近学习的课文谈一谈?生 :(纷纷举手)老师我说!我说!生 :说出了从文中学到和体会到的知识、方法以及情感。师 :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习作 ,好吗?生 :好!师 :谁来说说校园美景有哪些?生a :操场四周有美丽的垂柳。生b :南边有品种繁多的蔬菜。生c :老师 ,校园北边有美丽的大花坛。师 :谁来给大家口头描述一下花坛的景色?(生d、e、f站起来说了花坛内鲜花的种类)师 :同学们描述得不全面 ,现在我们去花坛边仔细观察好不好?(生齐声说好 ,像出笼的小鸟 ,随老师来到花坛边 …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吗?生1:沿正方形的边走一圈就是正方形的周长。生2: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是正方形的周长。生3:从正方形的一个点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个点所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听到了上课铃声,你们迅速地从操场跑进教室,身体有什么感觉呢? 生:呼吸急促。 生:感到心跳加快。 师:心跳,你知道这是什么在跳动? 生:是心脏在跳动。 师:请你们用手摸一摸心脏,感觉一下心跳。(学生用手找心脏的部位。) 师:都触摸到心跳了  相似文献   

4.
梁敏 《江西教育》2004,(18):11-12
片段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一元硬币或五角硬币的圆周长。生1:我把一元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这枚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cm。生2:我在5角硬币的圆周上做了个记号,然后放在直尺上滚动了一周,量出了这枚硬币的周长大约是6.3cm。师:你们俩都用滚动法量出了硬币的圆周长,那么圆形花坛能用滚动法测量它的周长吗?生3: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圈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度。生4:可以用卷尺或测量绳绕一圈,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师(打开教室吊扇开关):你们看,吊扇扇叶旋转形成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绳子绕一圈吗?(生愣住了)师:能不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的活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1:沿正方形的边走一圈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生2: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是正方形的周长。 生3:从正方形的一个点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个点所经过的长度是正方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师: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出示:草地上三只小兔子在练习跑步)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其中两只小兔子围着四边形、三角形的草地跑一周,而围着五边形跑的小兔子只跑了三条边)生:我发现前面的两只小兔子从哪儿跑的又回到哪儿了,而第三只小兔子却不是。生:第一只小兔子跑了四边形草地的一圈儿,第二只跑了三角形草地的一圈儿,而第三只跑了半圈儿。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生:…  相似文献   

7.
(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中的第八句。) 师:这句话中的“受益匪浅”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了很深的教益。 师:对!那么作者受到了哪些教益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九句,想想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强调了哪一层意思?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其意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0~63页。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准备素材要求学生按正常的速度,分别绕操场、教学大楼、人民广场走一圈,并测试一下各需要多少时间。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呈现学习材料。事件绕操场走一圈绕教学大楼走一圈绕人民广场走一圈路程时间2.请你汇报一下,你绕操场、教学大楼、人民广场走一圈,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学生汇报测试结果:可能是4分钟、6分钟、8分钟。3.教师提供一条信息:绕操场走一圈正好是200米。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1)每分钟走多少米?(2)绕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0.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生:就是两个人离得很远,却感觉就在一  相似文献   

12.
"坠"出的伟大 <生命桥>中有这样一句:"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 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坠"是什么意思? 生:"掉"的意思. 生:"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录】一、审课题,依据文体定目标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第一个字右半边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谁来读课题。(生读)师: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揠)念正确了(注音:yà)。那么这个"揠"字是什么意思呢?生:"揠"就是"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那什么叫寓言呢?生: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雕凤凰》(板书:雕凤凰)“雕”是什么意思?“凤凰”呢? 生:“雕”是刻的意思。生:“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生:“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开头点题。师:这是一则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  相似文献   

15.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6.
一、经历体验,化想象为具体【案例】"认识千米"教学片段上课铃响.师:请同学们到教室外面来,排成体育队.(学生愕然,这节数学课怎么回事呀?)师:我们的操场跑道一圈220米,大家从这里出发跑4圈再多120米到哪里结束.知道了吗?学生开始跑,显得很兴奋,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地跑,有少数几个学生在操场斜超,还有一两个跑不下来.师:现在我们都跑完了,集合回教室.  相似文献   

17.
师 :请默读第二段 ,想想在这段中“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生 :这段讲了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教育“我”认真读书的事。师 :那么 ,伯父是怎样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呢 ?请大家浏览第二段 ,用“———”画出有关语句。(学生浏览 ,动笔圈画。)[评 :伯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句子是本段的重点 ,直奔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生 :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 ,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幻灯出示该句。)师 :这句话表面上是讲什么意思 ?生 :表面意思是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师 :是呀 !这句话…  相似文献   

18.
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学数学,我们一起看屏幕。(课件出示)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有这样的8行。师:好!不仅看到了有花,还看到了重要的数据。生2:右边的花坛中每行有8朵花,有这样的8行。师:真好,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如果吴老师把左右两个花坛的花都盖住(课件动画演示如下),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左边的花坛长12米,宽7米;右边的花坛长8米,宽7米。师: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努力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重要的数学信息。(放慢并加重语气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想求红花坛(左边花坛)的周长。  相似文献   

19.
“透”出信念《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透”是什么意思?生:“走”的意思。生:“跑”的意思。生:“冲”的意思。生:“离开”的意思。教师出示一组句子:(1)太阳慢慢走出重围。(2)太阳慢慢跑出重围。(3)太阳慢慢冲出重围。(4)太阳慢慢离开重围。(5)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为什么?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一下子离开黑云的。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很容易就离开黑云,黑云很厚,它…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风车。 师: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使风车转起来?但是,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手摇动。想想有什么办法? 生:用电吹风吹。 生:举着风车跑。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装置,是一个塑料瓶做的烟囱和一个小碟。谁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