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声像档案》2006,8(1):42-42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而在此之前,我国的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这才在中国土地上首开公历纪元。南京人也在全国率先过起了公历的“元旦”。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相似文献   

2.
音乐会的现场直播一直是听众喜闻乐“听”的音乐节目品种之一。从1939年第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至今,欣赏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全世界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们一种新的贺年方式。江城武汉也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每年都举办新年音乐会,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也每年都对新年音乐会进行现场转播,深受听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青年刊物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在90年代似乎已不能再度重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并未形成规模和声势的青年报和各类以反映人们时尚心态、以“生活流”为主的综合类期刊。当一份份没有任何传统的新潮杂志面世时,青年刊物普遍地成了落伍的“新郎”,在别人的欢庆气氛中落寞地缅怀着过去的旧梦。当然,青年刊物也并非万马齐喑。在普遍的不景气中,也有几份叫得响的杂志仍在人们的心目中留有一席之地,比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传播媒体的节目模式之兴盛都与特定时期民众的特定心理期待息息相关。远的不说,单从90年代中国电视为观众所关注的焦点趋向看就经历不同的阶段,有专家论断:90年代初是“解闷”时代,所以有了“正大综艺”等综艺晚会的火爆;90年代中期是“解气”时代,所以有了“焦点访谈”的兴盛;90年代后期是“解惑”时代,面临世纪之交,人们受到诸多困惑邀扰,希望有人解疑释惑之际,带有不同程度上“解惑”功能的《半边天》、《实话实说》等栏目为人们所青睐(当然,这个时期人们在某些刺激性的娱乐中也可转移…  相似文献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公历元旦和旧历春节常常都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比肩接踵而至.人们在忙碌中期待,又在期待中忙碌.对于来年,总是满怀希望.办刊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过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曾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1911年的辛亥革命废除了旧历,改用公历纪年,并从1912年起规定1月1日为新年。1914年,国民政府又重新确认了农历新年。无论"新年"还是"旧年",民间依然沿袭着千年的农历新年习俗,在百姓心目中,春节才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许多人对春节都有过美好的回忆,电影艺术家秦怡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场景,越剧艺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04,(4):37-37
“星期”是公历中一种特殊记日方法,它以七天为一周期,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星期记日的方法,早在公历产生以前就为人们使用了。古罗马历法已有“七日一周”的算法,至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于3月7日正式公布,成为定制,逐渐成为国际惯例。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为一周,称为“七曜”,这种算法与西方历法暗合。  相似文献   

8.
站在元旦这个终点与起点上,后面是圣诞节,前面是春节。在这喧嚣不安的人世间,流逝的时光改变着节日,改变着我们这些后人,也改变了我们的祖先。 节日的夜晚,灯火变幻。元旦,本来是春节的另外一个名称。中国采用公历纪年以后,就将每年的1月1日命名为新年的元旦。先前,中国人以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一轮回,时间像一个个圆一样不断循环,现在,不知不觉也变成了直线式的公历纪年。 圣诞节,神子耶稣诞生于马槽的日子。它大多是在冬天的飘飘雪花中降临。买一棵圣诞树回家。以圣诞老人的名义在长袜中装进礼物。教堂里飘出唱诗班赞美圣子的颂歌声。这是人们印  相似文献   

9.
年画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人 《陕西档案》2009,(1):50-54
立人 灵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新年祝福,作为一种年俗无不回荡在人们的新年问候之中。年俗中渗透着的温暖和美好的情感,流露和散发出的十足的“年味”,实在令人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湖南档案>第一期给我总的印象是思想性强,版面活泼,内容丰富.作为<湖南档案)的忠实读者,我特别青睐这一期刊物.我认为: 在这一期刊物的新年献辞中突出了新的一年的办刊指导思想,表明了编辑部要把刊物办好的决心.这对档案界的读者、作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希望刊物按照自己的设想,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一年让这朵兰台花开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栾轶玫 《视听界》2013,(1):125-125
新年来临之时,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喜欢聚集一处,读秒倒计时来共同迎接这一新的时刻,于是有了“跨年”这个时点与词汇。电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创制团聚”的角色,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狂欢。跨年晚会就是这样一个电视产品,它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机械的团结”来共庆新年。  相似文献   

12.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之风虽然盛行于五六十年代,但“三同”一词,道出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三同”是为了体察民情,搞好调查研究。所以我说,“三同”并未过时,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解放日报评选“红旗”作品(包括社论、新闻、版面、标题及其他作品).是从一九五九年九月开始的,对一九五九年六、七、八三个月的好稿进行了补评。半年内共评选红旗”稿二百六十六篇,其中有“大红旗”十五篇。这些“红旗”稿所以称为“红旗”,是比较而言,矮子里面挑长子”即比解放日报的一般稿件好一些。有些稿件只是某一点较好也评选出来.作为大家学习的参考.半年来评选的结果证明,认真评选红旗”稿,对同志们鼓舞很大,激发了同志们的上进心,这是报社内部大搞群众运动和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新年前后,我们对这些“红旗”稿件进行了一次总结.排了个队。这些稿件所以比一般稿好,主要是宣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了总路线的精神,宣传了我  相似文献   

14.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与每一位读者朋友一起豪情满怀地迈进了2003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军事记者》杂志怎样办才能更受读者的欢迎?本刊部分特约顾问在“新年寄语”里提出了很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的刊物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人们发现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可以无限制地“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很“好玩”.草根族把心中的喜怒哀乐码成文字,自知作品达不到正式刊物和报纸发表水平,只有一条便道可走,就是放到网上,这是心理满足,自娱自乐.因为玩起来便捷痛快,继而被效仿.所以,就有同道者来此扎堆.  相似文献   

16.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与每一位读者朋友一起豪情满怀地迈进了2003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军事记者》杂志怎样办才能更受读者的欢迎?本刊部分特约顾问在“新年寄语”里提出了很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的刊物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未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与每一位读者朋友一起豪情满怀地迈进了2003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军事记者》杂志怎样办才能更受读者的欢迎?本刊部分特约顾问在“新年寄语”里提出了很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的刊物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与每一位读者朋友一起豪情满怀地迈进了2003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军事记者》杂志怎样办才能更受读者的欢迎?本刊部分特约顾问在“新年寄语”里提出了很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的刊物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刊中刊”这个专栏开辟得好,可以使读者的阅读具有广泛性。开阔知识见界。当然,从几期里的这个专栏看,也有不足,主要是内容太多,不够精炼,不够严谨。我认为:所谓“刊中刊”就是刊物里的刊物,应该是一本刊物里的最精华部分。所以“刊中刊”专栏应该为刊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建议对这个栏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在精华上作文章。栏目的文章不宜太多,而在精。每期可登文章二到四篇为宜,也可根据文章的  相似文献   

20.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与每一位读者朋友一起豪情满怀地迈进了2003年的门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军事记者》杂志怎样办才能更受读者的欢迎?本刊部分特约顾问在“新年寄语”里提出了很中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的刊物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