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淞沪会战(又称"8·13淞沪战役"),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日本侵略军先后调集10个师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声势浩大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成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华民族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一大批抗战档案,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两次淞沪抗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有关。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3.
<抗战>三日刊,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任主编.它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刊物之一,在抗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历次抵抗外寇入侵的斗争中,中华儿女都表现出英勇杀敌、"马革裹尸"的豪情气概,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就甘肃来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进犯浙江,河州人朱贵率甘军2000人出征,他与所属大部英勇阵亡。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甘军将士喋血正阳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的利益,许多陇原儿女也血洒抗战疆场。甘肃陇西县所属城南黄石坪人贾虎生,曾在三十二师九六团当列兵,下中土班长。1937年10月13日参加凇沪抗战、陈家行战役,"弹贯胸部,殉国"。淞沪战役历时3个月,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和攻守作战的激烈程度,在抗战史上是罕见的。西固县(今舟曲县)人杨西震,"七七事变"后他  相似文献   

5.
正"‘出云’舰被鱼雷击中,传已于昨晚沉没!"这是1937年8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的官方报纸《中央日报》上特大新闻的标题。这条振奋人心的捷报称:昨晚中国鱼雷艇深夜突袭,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舰受重伤,各方盛传已沉没"。自1937年8月13日起,中日两军已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鏖战数日,淞沪战场正迎来最激烈、最血腥的片段。此时,中国军队竟能击沉日舰队旗舰,自然是一桩"大快人心"、"大长士气"的  相似文献   

6.
四行仓库     
《档案与史学》2008,(8):3-3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88师赴沪参战。10月26日,日军占领大场,中国军队从闸北、江湾向西撤离。留下262旅524团1营420名官兵,由中校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临危受命,英勇抗敌,掩护大部队撤退。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在百万以上,如此大规模会战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罕见,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屈指可数。淞沪会战是由一个个局部战事汇聚而成的,在海岸线自西向东有浏河、狮子林、宝山、川沙的拼杀,在黄浦江沿岸自北向南有蕰藻浜、杨树浦、虹口的争夺。在这曲震撼人心的悲歌中,中国将士们前赴后继,用铁血书写他们人生最后的篇章。姚子青血战宝山,全营殉职;谢晋元留守四行,孤军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史料》2007,(3):170-180
谢振平(1893-1937),北平陆军军医学校毕业,1922年加入西北军,历任陆军医院院长、少将军医处长兼省立平民医院院长,29军长城战役兵站医院院长等职。1936年1月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1937年七七事变,7月28日我军撤守时,谢振平受命留平安置卫戍医院八百伤兵。8月15日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遭非刑拷打,坚贞不屈,10月被秘密杀害。抗战胜利后,谢振平被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入祀八宝山忠烈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在陕西爆发的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解放军歼敌最多、取得战果最辉煌的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八团独立营营长栗政通、第二军第四师十一团政委赵存仁、第三军第七师第二十一团副团长刘永成等三千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西府大地,他们以血...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军在芦沟桥启衅,发动对华全面战争后,一面以重兵进攻华北,一面又在上海蓄意寻衅,挑起虹桥机场事件,发动更大规模的对华战争。在中国军民的奋勇抗击下,日本侵华军陷在上海战场三个多月,使其“三个月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未能得逞。 本组史料选自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暨战史编纂委员会等全宗档案。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1937年7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中国方面的应战,战事的扩大,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和战线的转移,日本侵华军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国民党政府军政要员对战役的见解,英美等国对中日双方所持的态度,以及中国方面军事当局在战役指挥决策上的失误等情况,对研究日本侵华史与抗日战争史均有参考价值,特选编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