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郑勇 《教育教学论坛》2022,(13):157-160
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法学教育的时代主题,地方高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在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校地合作与校校合作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地方性、实务性、综合性、创新性.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从事法学教育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分析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定位,阐述了从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创新人才.本文研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河北省高校类型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制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山星 《大学教育》2015,(8):179-18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实现需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较可行的模式创新方法有更新传统法学实践教学理念;鼓励高校法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务;集中力量出版高水平的通用法学案例教材和参考书;充分拓展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借鉴使用文明各国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法学教学方式,推进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学习以及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科学确定培养目标,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法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2.
帅惟  李桂蓉 《成才之路》2014,(33):I0003-I000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要紧扣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论述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偏差、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等问题与不足,因此需要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素予以更新,从注重“师本模式”“接受模式”“文本模式”转向注重“生本模式”“探究模式”“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本校法律专业 2 0多年的办学经验 ,论述了对我国现行的法学人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对未来的展望、研究、分析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塑造未来法学教育模式?这是中国法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法律人才类型的基础上,对11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问题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模式决定了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不足,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具有优势.明确法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构建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体系是这一模式选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结合本枚法律专业20多年的办学经验,论述了对我国现行的法学人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多次邀请学校及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法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并采取“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法律职业人才,改变千篇一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法律职业改革的趋势和需要,高职高专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转换。要在继续提高传统法学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重新确定高职高专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的方式与途径,着力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符合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阶段。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我国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针对该理念出台系列文件,全国各大高校均展开建设性举措。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必须从法律教育抓起,充分了解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跨国法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法律制度体系的变革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法律教育模式,确立课程体系,选取有效教学方式,全方位推进我国法律教育质量提升,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人才需求,实现社会人到法律人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