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意义关系和构成方式。根据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等类型;偏正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主次之分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关系有偏有正,有主有从,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等类型。虽然复句类型和联合关系纷繁.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句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中大部分复句是借助有些特殊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来关联分句和更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不同关系的分句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连接。下面就汉语选择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取舍关系复句中的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维吾尔语表达形式加以简明总结。  相似文献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一句转折复句。这类转折复句跟一般的转折复句不同。一般的转折复句如果用连词“然”来转折,是前面的意思轻,后面的意思重,即所谓重转。这类转折复句却是前面的意思重,后面的意思轻,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所说作修正或者补充,以便把情况说得完整些,全面些。“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是”。“吾德馨”是主谓词组,到底哪个是主语?我认为“吾”是主语,“德馨”是主谓词组作谓语,因为全文是在自叙自评,自得其乐,不能把“吾”分析成“德”的定语。“馨”,是香草的气  相似文献   

3.
“他是北京人,而不是上海人。”这一复句各分句间的关系,究竟是并列,还是转折?这一问题曾使许多人争论不休。持“转折”观点的人说,两个分句使用的判断动词“是”和“不是”在意义上是相反的,因而,第二句不是顺着第一句意思说下来,而是来了一个转折;并且认为,其中有一个“而”字,就是明证,因为“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这种观点正确吗?不正确。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4.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连词的用法。从题干可知前后两个分句有转折关系。故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but。故选C。  相似文献   

5.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属西南官话,其复句的表达手段主要是关联词语和语气词。通津铺话复句连词的使用三种情况:在后一分句上使用前置连词,在前后分句都使用前置连词,在前一分句上使用后置连词或框式连词。通津铺话连词有两种类型:前置连词和后置连词。主体上使用前置连词。前置连词和后置连词可以组合成框式连词。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一边A一边B”在语法上属于并列复句。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在理论意义上表达在同一时间并列或交替进行的几件事,因此其分句在语序上是可以前后互换的。但在现实交际中,“一边A一边B”句式并非所有的前后分句都可以随意互换位置。若改变其前后分句的位置,则整句的意义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该文将从语义方面,就“一边A一边B”句式中前后两个分句的语序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可逆、是否存在语序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该句式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个主干是单句,两个主干为复句。掌握主干试金石,易辫单句和复句。句意转折相反对,单用关联词轻转。重点意思在后句,配用关联词重转。句意彼此相联系,两个以上多单句,借助语序关联词,逗分号纽成复句。原因结果因果句,前因后果正序句。之所以联是因为,前果后因变序句。并列复句无主次,相提并论几件事。前后句意易到难,由浅入深是递进。前句饭设某情况,后句依此推结果。让步假设句意反,一般假设句意同。前后承接几分句,动作事件多连续。首先接着然后就,时空逻拜定语序。条件结果前后句,只要只有有条件.任何条件同结果,不管无论无条件。选择已…  相似文献   

8.
时间复句是上古汉语复句系统中的一个类别,它包括时间分句和正分句两个部分,时间分句主要表达与正分句所述事件有关的时间意义.上古汉语时间复句多为无标记的意合式,其时间分句包括普通句式和特定句式两种;也有不少有标记的形合式,根据标记的特点,可分为单标式和双标式两种.着眼于时间分句对事件时间的表达方式,可把时间复句分为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和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两大类,前者包含直陈式和含蓄式两个次类,后者包括同时、先时和后时三个次类.  相似文献   

9.
在并列复句中,"也"字的意义也并不只是"类同"那么简单;在转折复句中,只有说话人认为前后分句间有条件关系时,"也"的意义才表"类同",但"也"的意义并不作用于前后分句,而是作用于说话人预设和复句意义内容之间,这是因为,条件关系是说话人建立心理可能性尺度的基础,前分句常常是后分句成立的可能性尺度最低点,从而在说话人预设和复句意义之间构成语义逆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句式变换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六种: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一般单句中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变短句的方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2)把并列成分拆开,重复跟并列短语直接配合,形成叠用的句式,变成复句的几个分句;(3)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成分之间存在着解说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成一个解说复句;(4)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相似文献   

11.
〔问疑解难〕 1、复句有哪些类型? 复句的类型有9种: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解说复句。 2、复句的扩展有哪些现象? 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为二重复句有三种方式:①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为一个复句,即是单句|复句;②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即复句|单句;③复句中的每一个分句又扩展为复句,即复句|复句。一般复句扩展为三重复句有五种方式:①复句中的前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教授转折关系复句时,经常接触到转折关系,什么是转折关系,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将正句与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称之为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头的分句不是顺着前头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版)前边分句先说一面,后边分句不是顺着前边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前边分句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这就是转折关系.(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for与because     
for与because作为连词,都具有“因为”的意思,但是两者在语法功能上有所不同,用法也不一样。for属于并列连词,它引导的分句只能置于句末,而且必须用逗号与前面的分句隔开,前后两个分句构成的句子叫并列句。由for引导的分句主要是对前一个分句的补充说明或原因判断。例如:  相似文献   

15.
转折复句语义分类的新尝试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认为复句的转折关系就是“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本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转折复句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转折复句分句之间除“相反或相对”关系外,还有差异性关系和限制性关系,差异性关系又包含对比关系和衬托关系。从而对转折复句的语义关系作了全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每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后复。 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太多由两个分旬(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上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多重复句也是复句,不过它比一般的复句要复杂些。所谓复杂,是指它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层次,“重”是指结构层次,“多重”就是多层结构层次。例如: (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并列)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 (递进) 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与第二、三两个分句分别并列两种情况,是并列关  相似文献   

18.
潜伏式转折复句初探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项锦华所谓“潜伏式转折复句”,指的是由于省略了某一个或几个分句。因而简化了层次并使其转折关系变得含蓄的复句。例1: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例1从字面上看,并不能构成转折关系,因为第一分句中...  相似文献   

19.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形式。一般复句是只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关系的复句,而多重复句则是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例如: ①周文同学虽然并不比人家聪明,(转折)|但是他在听课和做作业的时候能够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20.
并列复句是初二学生学习复句关系的入门课。一般认为,并列复句是复句关系中最容易的一种,其实不尽然。应该说,掌握简单的并列复句最容易,而要掌握复杂的并列复句却需费一定功夫。关于并列复句的概念,初中第四册语文教材第91页中已有阐述。我们需要把握的特点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2.各分句分别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3.几个分句之间不分先后、主次,且互不包含。在组合形式上,并列复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关联词组合,另一种是直接组合。前如:“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后如:“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