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部分学生因长期坐在教室的后排,造成对学习的消极影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后排效应“.显然,这是一种负效应,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手段,对它进行限制、削弱以至消除.……  相似文献   

2.
在读大学时我开始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坐在教室某些部位的学生的成绩似乎比坐在其他一些部位的学生要好。说实在的,甚至教师也往往说,成绩“优”的学生总是坐在前排的。不过,我总是坐在教室的后排,背靠着墙,以便能看清在自己  相似文献   

3.
杨伯明 《政治课教学》2015,(Z1):116-11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  相似文献   

4.
朱泽松 《江西教育》2004,(19):44-44
一天上政治课,我坐在教室后面批改作业,不时地抬头观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惊讶地发现,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举手都非常踊跃。有位学生都快站到椅子上去了,手不停的挥,口不停的喊:“点我,点我……”面对此情此景,我深受感染与触动。我为他们的求知欲所感动。我真想对上课的老师说,多点点我们的“后排生”吧!但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到下课铃响,老师也没有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让前排的几个学生包揽了所有问题的回答。“后排”顿时蔫了劲,似乎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有几个同学干脆往桌上一扑打起了瞌睡。我突然有一…  相似文献   

5.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课堂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学生沉默 1.课堂沉默现象 英语课堂教学常常发生以下情况:学生总是喜欢坐在教室的后排座位;上课时学生喜欢低着头、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学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由于紧张,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不愿意开口。  相似文献   

6.
徐文君 《师道》2007,(11):11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学校竟然安排了听课。一打听,原来有领导光临,美其名曰"百名干部进课堂"。当我坐在教室后排翻开听课本时,还颇有点神思恍惚,也许是假期的惯性作用吧。  相似文献   

7.
张鹏 《教师博览》2014,(5):20-22
<正>在上海,大多数学生对于突然降临教室、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并不陌生。这些听课老师的身份是:教研员。作为一种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教研员制度的实施,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昔日坐在后排的"听课老师",眼下却被认为是成就上海教育的一支重要部队。2013年12月初,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主办的PISA2012测试成绩公布,上海学生继2009年之后再次折桂。包括《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内,国  相似文献   

8.
《南昌教育》2007,(1):61-62
镜头一:郑州市金水区一小学——每班人数都超过75人,第一排学生的课桌紧挨讲台,最后一排学生背贴着墙。由于教室里面穿行不便,坐在后排的孩子只能从后门出来,从走廊绕到教室前门,才能走到黑板前答题。  相似文献   

9.
言论     
9月4日上午,温家宝一大早就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一上午坐在初二(五)班教室的后排和学生一起连上5节课,对当前中学教育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学生们端正地坐在位子上。数名语文教师走进教室,在教室的后排座位上坐下。几十双眼睛注视着前面,等待着授课教师走上讲台。1分钟、3分钟、5分钟过去了,迟迟不见授课教师的身影。学生们互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又瞪大眼睛投向门外;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也一个个神色不安。  相似文献   

11.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排”虽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主动后排”背后会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是让学生永远主动地往后排还是积极地站到前面来,是体育教师需要为之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一定要有座位,而只要排座位,就会有人坐在后排,所以,后排座位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把成绩不好或其他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都安排到最后一排用这种方式孤立他们,冷落他们,这就不正常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后排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还有人建议把座位排成圆形、U字形、三角形或其他什么形。这些提议的初衷很好,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坐在哪一排,而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是不是还在教师关注的视线里。 2007年,很多人被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深深地感动,也记住了剧中的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不抛弃”,一个是“不放弃”。这两个词语,表明了中国军人对人和对事的态度。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就不会再有“后排现象”之忧了。  相似文献   

13.
<正>自修课快结束时,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个女生突然走上来,交给我一张纸条,低着头说:"老师,我收到了一封情书。"台下传来哧哧的笑声,是从女生周围的座位传来的。看来,情书有不少目击者啊。那封情书的作者是什么表情,我没来得及去看,尽管我挺想看看的。学生们支起耳朵想听我的反应,我只是淡淡地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就有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养成一种"小富即安"心理。但我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这些学生一直保持安逸的心态,久而久之,安逸就会变成懈怠,成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下滑,那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中有大量抽象复杂的理论、概念、现象需要实验来化解“难度”。但由于学科的特点所限,有些涉及动态过程、微观现象、复杂工艺等方面的化学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手段做不成或做不好,这时如果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将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一、“小型”实验“放大”化一般来说,化学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只能近看,不能远观,所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就经常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果将这些“小型”实验通过多媒体辅助设施放大,那么全班学生就都能看清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裴淼  姜琪 《中国教师》2016,(5):44-48
<正>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入学后,他们从民族社区走向学校,面临多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境是语言环境的不适应,其次是找不到文化归属感。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2011年派国家级专家团队对云南省两个县的基线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普遍不及汉族学生。调研人员在一些学校听课时发现,汉族学生的参与明显活跃于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坐在教室后排,当调研人员试图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材上有的实验效果不很明显,坐在后排的同学很难看清楚。但如果用上几滴红墨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第三册P53演示水的压力的实验,如果按图中设计来做,现象就不很明显。如果是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楚。但如果将图中实验进行改革,使用点红墨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上课铃声响过,我用目光环顾了一遍教室。坐在后排的小寒神情怪怪的,双手塞进桌洞里不停摸索,他肯定又是在搞小动作!我教这个班快一学期了,小寒属于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径直走过去,"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小寒犹豫了一下,从桌洞里掏出一个装甲车模型。"你怎么能……"我气愤地夺过玩具车,  相似文献   

19.
一同长大     
一天,按惯例在教学楼内巡视,看到各班秩序谨严,书声琅琅,心情很是愉快,不自然的陶醉于其中。当飘然走到五年四班时,从后窗望进教室,这种陶醉释然醒来。只见一位坐在后排的高个学生手中拿着个汽车式打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组成的电路来探索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这是上好"电容器电容"这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同于①是静电实验具有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仪器的漏电不易克服;②是由于静电计指针较小,偏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放弃这个演示实验,而直接给出结论.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仪器漏电和可视性两大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