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忠心 《班主任》2011,(4):28-29
面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光着急上火没有用。滥用所谓的"赏识教育",可劲地夸,这种"哄小孩子"的办法迟早会引起孩子反感;劈头盖脸地训斥、指责,又会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必须认真研究孩子学习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一般地说,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不外乎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等原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孩子做事毛手毛脚,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不但影响学习,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如果毛手毛脚的毛病长期不改,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麻烦.因此,作为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毛"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它.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需要和学校共同努力,让学生成长得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要遵循两个公理,第一个公理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庭教育的重心,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公理是"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两件事,家长和老师谁都代替不了,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不足,甚至磕磕绊绊,再平常不过.关键是怎么去引领和指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将教育的重心由聚焦孩子的缺点转移到鼓励和发现孩子的长处.  相似文献   

5.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孩子就会发奋图强,朝气蓬勃地对待学习和生活,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家长》2022,(2)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我们时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的内心产生不愿意说、不会说、不敢说的一些想法,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学习上的"隐私"的.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巴金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由此可见,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了孩子下面五种数学好习惯. 一、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要让教学有效,就必须规范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要学会听老师讲,在低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提醒孩子:"请听我说."孩子会回答:"我听你说."让孩子听了会复述,会把每天听到的内容讲给同学和家长听.另外,要学会听同学讲,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会用"请关注我的发言"这句话来提醒孩子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就会把目光投向发言者,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有孩子没听清楚,课后还可以当小记者去采访发言的同学.老师在教学中多关注多提醒多总结,并用评选"神耳朵"的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把我们带入"绿"的海洋.你会发现水分、阳光充足地方的植物,肥湿绿油,干涸、背阴地方的植物,柔弱枯黄.我们都希望孩子茁壮成长,他主动、自觉地吸吮水分和阳光才行.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书籍就是"魔杖",爱看书的孩子就像被"魔杖"点中一样,不显山漏水地展示无穷力量.课外阅读多的孩子,他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更强;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表现平淡.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注重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现将我的做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春 《河南教育》2007,(12):25-25
稍有教育学、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教师的这种"狠"是非常有害的:它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扭曲孩子的性格,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它会使学生越来越失去自觉性,只有在软硬暴力的威逼之下才能学习,这就为中学教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因为到了中学,学生翅膀硬了,他们就可能把小学受到的压抑全都向中学老师发泄.许多中学老师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些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学生--"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以"爱"去保护,以"境"去培养,以"争论"去激发,以"动"去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会学习的孩子自然就能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把快乐的假期还给孩子"固然没错,但"放假"并不等于"放任",不要以为放假了就应该让孩子玩,这才叫轻松,才叫快乐。一味无目标地玩,孩子会颓废,慵懒,特别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更是萎靡不振,茶饭不思,身体虚弱。假期放任自由的孩子,开学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会很慢。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即使放假了也不敢懈怠,在放假前中后都做好了各种工作。第一、合理安排假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继手机短信和QQ后,微博已成为时下孩子们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之一。"微时代"来袭,孩子通过在网络上发表微博来"直播"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孩子还会上传手机随拍的照片等。另有一部分孩子会选择在微博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1):52
下面是关于孩子面对学习出现的各种表现,请按照孩子的真实状况给出“√”或者“×”。3、4、5、8、13、14、15、16、17、18、20题答“√”的记1分,1、2、6、7、9、10、11、12、19题答“×”的记1分。1.只要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放弃努力,寻找帮助。()2.遇到麻烦的计算,孩子会心烦意乱,敷衍过去。()3.对于没有兴趣的科目,孩子也能坚持正常的学习。()4.当旁边有人在玩耍时,孩子也能专心学习。()5.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会想办法自己解决。()6.学习时间稍微加长,孩子就会出现怨言。()7.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会有放弃学习的念头。()8.孩子不喜欢…  相似文献   

19.
曾听教育专家慨叹:我们国家的教育实际上不是教育,是"叫育".教育者教育孩子时经常耳提面命:"一定要听话."意思是说,孩子必须按教育者的意图去学习、生活、工作.孩子犯了错误,教育者批评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不听话?"教育者特别希望孩子有出息,那样教育者才有面子.教育者批评孩子,虽然是为了孩子,但也常常夹杂着担心孩子没有出息会让教育者没有面子的心理.当然,这样说显得以偏概全了,在众多的教育者中,仍然不乏机智的教育者.富有机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一定是非常幸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2009,(1):F0002-F0002
<正>网络e时代,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一味强调"网瘾"、禁用电脑,只会使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面对孩子教育,学校与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多关注科技的变化,运用巧思给孩子的学习增加乐趣。电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