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这个时期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考察,认为这个时期党的土地革命的主张虽然变化多次,但基本上是主张减租减息,在实践中一直是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发展.而这个时期始终没有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究其原因在于实行土地革命同建立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战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要在维护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的前提下领导农民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事.此外,在当时开展土地革命的基本条件——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党领导的政权和党领导的武装——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主要是关于土地的占有问题。全面彻底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占有制,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注意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积极发动农民开展了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同时,基本上形成了我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怎样对待富农的问题上,党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在讨论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时,毛泽东提出了“自耕农、富农、中农的地权不同,农民要向富农进攻了,所以要确定方向”的意见.对此“八·七”会议规定:“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是贫农”;应“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小田主”(指小地主和富农)的土地不没收,实行“减租”政策.  相似文献   

5.
1931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针对这条路线。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共为什么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而对同是剥削阶层的富农、地主一个是限制政策,而另一个是消灭政策呢?其采取不同政策的依据与目的是什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我觉得搞清楚雇农、贫农、中农、富农这几个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了川陕苏区,并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川陕苏区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和分配了富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损失,富农加入革命队伍,并想方设法取得苏维埃政权,以此来阻止土地革命的推进。中共为了清除土地革命的阻碍,必须改组苏维埃政府,把富农赶出去,因此,川陕苏区政权改造是土地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分配生存资源的角度看,中共认为分配富农土地和其他财产具有革命的正当性,然而从富农土地及其他财产来源分析,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改造的合理性则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正>[专题导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依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结合广大农民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农村土地政策。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时空框架][知识梳理]一、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解放和争取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巩固根据地。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革命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毛泽东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结合革命斗争策略需要对富农问题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富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二战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次运动的评价,以及毛泽东在这一运动中的作用与贡献,至今认识不一致。本文就有关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一、查田运动是王明“左”倾政策的产物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是在一九三一年一月上台的。在此之前,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发展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实现了对地主没收其土地,对富农抽多补少、  相似文献   

10.
试论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和赣西南、闽西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实践中,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精神,总结井冈山、赣西南、闽西和其他根据地土地斗争的经验,集中集体的智慧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集中地解决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和土地所有权等三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土改以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部耕地70%以上;90%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却占不到全部耕地的30%。土改以后,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每年免除了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粮食的地租。贫、中农占有全部可耕地90%以上,原来的地主、富农的土地占有量则降为全部可耕地的8%。封建土地关系的废除,农民无偿地获得了土地并免除了地租负担,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显著增  相似文献   

12.
苏区时期,中共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推行了"反富农"的政策。中共承认,土地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富农的本质属性是农村资产阶级,由此从理论上无法得出土地革命时期"反富农"的合理性。然而,通过考察土地革命的实践,发现中共的"反富农"政策依然具有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一场极其深刻而复杂的阶级斗争。要领导这个斗争取得胜利,就必须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开辟较早、面积较大的根据地之一。在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中,它有自己的政纲和政策。本文仅就鄂豫皖苏区在进行土地革命中的富农政策问题作一探讨,企望研究土地革命和二战历史的同行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4.
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富农 :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一般占有土地 ,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 ,大都兼收地租和放高利贷 ,带有封建或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但富农自己参加劳动 ,生活来源不是全部靠剥削所得 ,所以不同于地主阶级。其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请长工 )。在民主革命时期 ,他们在反帝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 ,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则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对其不应采取消灭政策。中共对其采取了限制政策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就采取了经济上的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中农…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项基本任务,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土地革命的逐步实现,又推动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继续减租减息,执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几个阶段,“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到农民的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①本文就这一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一、从减租减息到"五四指示" 在抗战结束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1945年n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初期富农问题的产生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没能及时制定准确统一的划分富农成份的标准,二是在一个时期内混淆了农民中的阶级与种类.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偏误,直到1935年,才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爭也称土地革命战争,这就是說这一时期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內容。进行土地革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土地从封建剝削者手里轉移給农民,把封建地主的所有制变为农民的所有制,使农民得到解放,从而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大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我們党在已經完成了的民主革命时期两大任务之一。它和反帝国主义是相关联的。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在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毛主席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地革命中,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吸取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领导和发动右江各族贫苦农民开展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分地”的斗争。右江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绩,积  相似文献   

19.
莒南县是抗战初期开辟的革命老区。特殊的土地占有和租佃方式使莒南农民各个阶层在土地使用上产生了极大悬殊,富农大量租入土地,采用雇工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广大贫农耕地极其缺乏;在减租减息运动中,莒南发动了拔地斗争,将地主大佃户的土地拔出分租给贫民耕种;拔地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民生活,但却沉重打击了初具规模的富农经营,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网络游戏“斗地主”是一种非常流行、娱乐性很强的扑克游戏,它把农民划分为赤贫、短工、长工、佃户、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等。这一划分不免让玩家产生疑问:它的划分准确吗?而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涉及农民等级的划分问题.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就是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