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傻傻,当下热火朝天的80后潮流中又一个炙手可热的符号。他将主演又一场青春文学的偶像剧吗?我更喜欢他的原名蒲荔子。这个植物性的名字似乎显示了他与网络、可乐、薯片喂养大的同时代人不同的生命底色。他在自然之中养成了“勇气和义气”。从大地生长出来,像鸟儿自由飞翔。《红X》告诉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自然之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绿色,而是青春的残酷与尊严。我愿意相信一个朋友所预言的:“《红X》是一个好作家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3.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解读】这首短诗看似篇幅简约 ,却令人回味无穷 ,我理解此诗意味有两层 :其一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用词多精美、细腻。表达内心独白 ,蕴含着纯真的童趣又不乏对大千世界的思考。就这篇《远和近》来看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个“近” ,很好地凸现“你”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接近它 ;一个“远” ,诠释了“我”和“你”之间心的距离甚远 ,从而引起读者思考 :为什么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而人与人存在着冷漠遥远的距离 ?人作为地球生物的特殊群…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阐释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德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 1874-1945)在《人论》中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个人叫叶公。你们可别小看他,他是龙学博士、国际龙学专家,曾经在《龙报》《龙与人》《世界龙研究》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一天,叶公在去龙馆的途中发现一个小贩在卖恐龙蛋,于是他走过去,以100两银子的高价买了两只恐龙蛋。随后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衙门的电话:“喂,是衙门报警中心吗?”“是,你有什么事?”“我发现有人贩卖恐龙蛋。”10分钟后,衙门的人来了,把贩卖恐龙蛋的人捉了起来。叶公的仆人问:“大人,你为什么买了恐龙蛋,还要通知衙门来捉那个小贩呢?”“这你就不懂了,恐龙蛋是国家保护文物,是不准贩卖的。可是我又太爱龙了…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偶像满天飞的时代,说实话,知道俞静这个人的歌迷不很多,但是,听过甚至会唱《楼兰姑娘》、《香港别来无恙》与《祝福你一生》这些歌的歌迷则不在少数。得,俞静又是一个歌红人不红的个案!谈起出现这种尴尬情形的原因,俞静脸上满是自责:谁让自己不爱宣传呢?谁让自己不爱唱晚会歌曲呢?“可能我这个人平日比较懒一些,不太喜欢做唱歌以外的一些事情,比如不喜欢应酬、宣传、打歌什么的,所以出现了这种歌红人不红的状况。最近我开始反省过去几年的歌唱之路,我终于了解做一个歌手除了唱好歌以外,也必须学会如何让歌迷记住你、喜欢你。”对  相似文献   

7.
蝎子与爱     
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决定帮助它。伸出手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与此同时,蝎子再次蜇了他。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要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都要蜇人。选自《北方晨报》蝎子与爱  相似文献   

8.
万庆 《江西教育》2004,(18):13-14
一、善于激励,营造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案例:《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虫牙,……”(同学们笑了起来,吓得他不敢读下去了)师:(亲切地说)没关系,你把“蚜虫”读成了“虫牙”再读一遍试试。(生再读,还是读反了,同学们又笑了,他本人也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说话)(师当时想,怎么第二遍会读错呢?脑子里突然闪现,他妈妈向我请假带他去看医生的事,说他生了虫牙。“虫牙”这个词可…  相似文献   

9.
简洁的爱     
一天,儿子拿了本杂志问我:“假如有三个人向你求爱。第一个喜欢请你吃饭,第二个喜欢给你送花,第三个喜欢写诗赞美你,请问你愿意嫁给哪一位?”“哪一位都不嫁。”“假如这三个人是一个人呢?”“那愿意考虑!”“好了,现在这个人已经是你的了,并且你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了十年。下面我想问你这么一个问题:十年了,这个男人有点厌倦了,也有点劳累了,他觉得又是送花又是请你吃饭又是写诗,实在有点罗嗦,他想减掉一项工作,请问你想让他减掉哪一项?”本来我是想敷衍他的,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么一招。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望着他调皮而又认真的样子,说:“你…  相似文献   

10.
我的新专辑里面,请到一位年轻的音乐人曹轩宾给我写歌。他给黄义达、王力宏、梁静茹写的歌都非常受欢迎,特别是最近的那首《可惜不是你》,很是红的嘞。我倒也不是完全因为这个邀他写歌,只是比较投缘。原来就跟他见过几次,一次是逛街遇见,一次是我去他表演的咖啡厅闲坐,一次是他上我节目,后来我认真跟他邀歌的时候,他就特别真诚地问我:“何老师你是不是有分身术啊?为什么你那么多节目,居然还有时间逛街喝咖啡唱k呢?”我就特别真诚地回答他:“因为何老师也是人啊!”后来我就把我上次的书稿《最好的幸福》发给他,要求他认真学习之后为我写首特…  相似文献   

11.
快乐加油站     
20年的经验有一个人去医院看病。病人“医生,我的大脚趾绿了,你给看看。”医生:“以我20年的经验,你这是癌呀!必须切除。”没过几天,这个人又来了,他的二脚趾也绿了。医生:“以我20年的经验,你这是癌细胞转移呀!必须切除。”于是病人又被切除了第二个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们要有宽广的视界。从《新作文》开始,世界与你同步。”这是《新作文·高中版》“宽视界”栏目开办的目的。“宽视界”从开办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关于这个栏目的“度”如何把握?从《陈天桥:谱写“传奇”神话》到《飞狐外传》到《奥斯卡大奖,光芒何处?》再到这一期的《零售神话:沃尔玛》,我总是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扯”得太远了?可另一种“现实”的力量又支撑着我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始终这样认为: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它们将是你未来“战斗场”上有用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有位教师在教完小学语文第一册《孔融让梨》一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假如几年以后,孔融成了哥哥,他有了弟弟妹妹。有一天,爸爸又买回梨子给孩子们吃。这时,假如你是孔融会怎样说?怎样做?”儿童们很感兴趣,立即进入思考之中。一会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那时,我就拿一个大梨,因为我是哥哥了。”话音刚落,引起了一阵哄笑。教者看出小朋友们对这个回答并不  相似文献   

14.
亲子共读芭贝.柯尔的作品小朋友们一定非常熟悉了.我们看过她的《我的妈妈真麻烦》,《我的爸爸真麻烦》,现在,爷爷也开始“惹麻烦”了!爷爷是一个种植巨型蔬菜的能手,他的蔬菜既给他带来了荣誉,又给他惹来了一身的麻烦……这个故事构思精彩幽默,充满了西方的智慧和想象力。看完故事,你就会想和故事中的爷爷一样,做个善良和热爱自然的人,而这正是你在书中获得的最大快乐和启示。《东方娃娃》编辑部已在近期出版了此书的绘本版,图文结合的阅读会让你发现更多乐趣。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轻松的聚会上,一位很有名气的青年经济学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他给EMBA学员上课时列举的有关“撮合”的基本训练的例子: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有个儿子,儿子和他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  相似文献   

16.
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我也就乐此不疲,常常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然而有一天,这个游戏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用餐前,我又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做律动,忽然见牛牛往桌上一趴,我以为他身体不适,马上询问他怎么了。没想到牛牛嘟着嘴,摇摇头说:“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忙问他为什么。牛牛说:“每次都是跟你做,不好玩,我要做和你不一样的动作。”“我也会!”“我也会!”……原来如此!自以为“师”的我总认为幼儿只会模仿,却不料渴望创造的种子已在心里萌发;总认为这个游戏…  相似文献   

17.
惠特森先生教六年级《自然》,上课的第一天,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猫怪”的生物,是一种不适应生存环境的夜间活动动物,已在冰河时代绝迹。他一边讲,一边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都做了笔记,然后小测验。当他把试卷发还我,时我大吃一惊。每个答案上都是一个老大的红X:考砸了。这一定是出差错了!我完全是按惠特森先生讲的那样解答的呀!接着我了解到,班上所有的人都考砸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卵石的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了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没能多拿一点。(贵州省遵义市一中钱涛荐自《裸面之痛》)卵石的寓言$贵州省遵义市一中@钱涛  相似文献   

19.
副词“难道”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一般认为“难道X?”都是反问句,“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句未有时用“不成”等语气助词与之呼应。我们举几个明清时的例子。①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②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曹雪芹:《红楼梦》)③姐姐坐不得车,难道我又坐得车吗?  相似文献   

20.
大公无私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