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女校的设立,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为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支持.本文通过论述女子学校教育产生、发展的特点,探讨各社会派别对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问题提出的各种不同观点,来探讨当时女子学校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科教文汇》2011,(34):32-33
教会大学开了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这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出现以及中国人创办自己的女子学校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了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历程以及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鄂继晶  赵磊 《科教文汇》2009,(20):49-49
中国女子一直处在卑微地位,直到近代西方教会文化的传入和冲击,以及有识之士的觉醒,大兴女子学校,招收女童学习,女子的地位方得到逐渐提升,女子教育也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转向的重要标志。但受时代制约和束缚,女子教育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无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在对印度殖民的两个世纪里,在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殖民性质的措施,在客观上对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促使印度各阶层进步人士对教育做出改革,特别是对女子教育的改革,使得印度近代教育体系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英国在对印度殖民的两个世纪里,在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殖民性质的措施,在客观上对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促使印度各阶层进步人士对教育做出改革,特别是对女子教育的改革,使得印度近代教育体系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宗海曼 《科教文汇》2007,(7X):96-97
英国在对印度殖民的两个世纪里,在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殖民性质的措施,在客观上对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促使印度各阶层进步人士对教育做出改革,特别是对女子教育的改革,使得印度近代教育体系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女学教育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产生、发展的,它萌芽于清末,发展于民初。广州的女学教育肇端于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女学,并随着广州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国人自办的女学,形成了教会、官方、民间共同办学的局面。本文综合考察了清末民初时期广州女学的特点及其影响,表明清末民初广州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艰难的、有局限性的,但却为以后广州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其历史过渡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大地上建立起许多与旧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新式学校。这是因为以科举制度为核心和目的旧式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发展,为新式学校注入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教育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  相似文献   

9.
娄底近代教育作为湖南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影响深远,涌现了以蒋孝原、罗转重等为代表的一批励精图治的近代私立名校校长,他们以其高尚的师德和毕生精力立足教育本源.以引领时代的教育思想、锐意创新的办学实践,谱写了娄底近代教育的辉煌篇章,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招募、学生德育、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群体共性,对当代娄底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恒久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亚囡 《科教文汇》2009,(34):49-49
本文主要是对唐代家训中有关女子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从唐人家训来看,唐人的女子教育观念固然有较开明的一面,但主流仍是受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的中国传统女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对一个男人施教,是教育一个人;对一个女人施教,是教育一个民族。这句话道出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女子教育自1907年在国家学制系统中正式确立以来。已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在这90年的风风雨雨中,中国女子教育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兴  相似文献   

12.
丁小琴 《科教文汇》2012,(30):205-206
每个时期的教育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提倡女子教育,不仅解放了中国女子的思想.打破了旧式教育的禁锢,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遭到部分人的反对和批判.在课程设置以及人们的观念上仍沿袭旧的传统,导致培养出来的女子仍是贤妻良母型的角色。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女子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她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全祖馨 《内江科技》2011,32(7):45+80-45,80
从体育史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对中国学校体育及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西方体育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推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革新,促进了中西方体育的融合,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建立、体育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体育竞赛的规范都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留美幼童、留欧学生同为洋务留学教育的主体。他们开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之先河,解了中国近代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其留学过程、学生、学生管理、培养目标和学生选拔等方面又有很多区别。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经常举办田径运动会,在幼儿师范学校组建女子田径队很有必要的。我校女子田径队组建已有多年,在省级田径运动会上比赛取得了一些好成绩,本文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在田径队的选才、经费、培养团队意识以及长期科学的训练方面作了详细总结,希望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雷沛鸿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格维龙”。在近代教育史上,雷先生建立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并办理的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丰富了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他的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可贵的实事求是与创新精神,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不仅是晚清统治集团中有作为的中兴名臣,而且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他一生都十分重视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劝学篇·外篇>里宣扬的发展留学教育的思想及改造旧书院、设立新式学堂的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及其背景,探讨了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这个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