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三大学科之一,是一门具有感情色彩的教学学科。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真实地体会生活,并感受语文知识的乐趣和魅力。生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角度,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把学习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已学知识的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语文教学更加实用性,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因此,就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语文,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9.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构建多彩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布置现实的教学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感受互动的教学体验,让语文教学体验生活。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回归语文的本源。  相似文献   

10.
重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教学实际从“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两方面进行探索。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现在有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语文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联系生活来学习,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写作特点。而联系生活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曹振宇 《文教资料》2011,(30):59-60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教师就要让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精神生活、实现价值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连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充知识的"内存",使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突破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让语文融入大众,接近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悟和运用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要让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之间相互联系,改变原本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是存在语文的,增加对语文的喜爱,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6.
白霞 《甘肃教育》2014,(20):54-54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掌握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技能。因而,教师要把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文中将具体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完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生活化,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后继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9.
戴云 《成才之路》2009,(15):37-37
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认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才算是语文教学内容。只有在学校的时间才是语文教学时间,结果造成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严重。其实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