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语感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语感素质是语感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语感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语感看似抽象难以表达,而实际上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语感的表现形式是直觉的、感性的,依靠思维而不依赖思维,总的来说,语感在感性中蕴含着理性,直觉中不乏思考.笔者主要从英语学习中分析了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对言语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人的语感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提高.真正高层次的语感能力,特别是书面语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教师》2010,(24):84-84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语感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语感素质是语感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语感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语感.语感是阅读文字的基础,是联系读者和作者情感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感三段论     
语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理之一.研究语感有功于廓清语文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语感是言语操作者对言语的介乎于思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直觉感知能力,它包含先天自悟和后天习得两方面因素俱融的感知敏感度和感知规范度.语感按言语活动的过程分为初始语感、认知语感和表述语感.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通过语言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语言直觉与敏感,即语感.语感越强,就越能加速学习和吸收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英语教学的关键是促使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像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各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影响外语语感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究了母语与英语语感培养的关系,以期促进英语语感教学及学生综合外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自古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即两点:一、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是本能、是天生的;二、语言亦属于行为范畴,是刺激反应的结果,是习得的或养成的。理论研究证明语感具有层级性,实证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范畴下的语感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获得。  相似文献   

13.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英语为例,从语言运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念相对于现代知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缄默知识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极大的启示。语文知识很多是不可描写的缄默知识,语感的含义在知识层面就是语文的缄默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注意语文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语言随社会而变,语言变异产生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分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美国英语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美国英语也存在一些方言。美国英语具有保守、统一和创新的特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及美国的语言意识与语言政策使美国英语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学生好”是教师专业意识的初始状态,其情绪基础是“担心”。“担心”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绵延数千年的“忧患”意识。“忧患”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通过探寻“忧患”的根源、内涵和本质,从中发现教师专业意识是何以萌发,具有怎样的层次,又是如何表现的。“忧患”意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在于:防患于未然中的边界意识;向内反省中的适度意识;追求无尽中的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8.
Education for critical moral consciousn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s a lifespan developmental model of critical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examines it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in childhood,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Mature moral consciousness, central to negotiat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epening lifelong integration of moral motivation, agency and critical discernmen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mor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ree levels; pre‐critical consciousness (pCC), transitional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CC) and critical consciousness (CC) and eight chronologically ascending psychosocial themes. It focuses on the first two periods and operationaliz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moral motivation: a moral sense of identity,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gency, a deep sense of relatedness on all levels of living and a sense of meaning and life purpose. The paper proposes a re‐envisioning of educ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grating mind and heart, developing both moral motivation and critical discernment and integrating these into optimal consciousness.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素质包括:独立人格意识、权利与义务平衡意识、共同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精神和志愿精神。大学应从课程整合、开展社会实践、营造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三方面着手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培养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正确的和敏锐的感觉。英语学习不能忽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极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论述语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它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