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成熟的概念。它有明确的定义:“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历史上把德育、智育和体育作为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它由“全面发展”与“教育”两个概念组成,“全面发展”也是教育中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3.
论“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研究是深化“三生教育”内涵、完善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课题。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三生教育”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核,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内容构成上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贯穿一生的全面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未来社会需要“完人”,未来教育培养“完人”。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从“表面到本质”的深刻评价,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评价,从“幼儿到高中”的综合评价,从“家庭到教室”的全面评价。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向,是一切为了未来全面发展;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主动、全面发展;功能,是全面开发、全面激励、全面发展;内容,是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标准,是多维、多元、灵活、立体;过程,是全程、全息、动态化;主体,是民主参与、多边互动、内外结合;方法,是多样、灵活、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内在统一的。相对于“全面”、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因而,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显得尤为重要。“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全能发展”“全科发展”,不是靠“各育的相加”来打造的,不是由“教育”和“生产劳动”简单相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成人学校教育也是全面教育刘贵平所谓全面教育,就是“业”和“德”的教育。“业”是业务和学识,“德”是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国的教育方针很明确,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中学、大学,凡学校都是全面教育,这是非常明确没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五育”实施不平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确立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世纪之初 ,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以下 3个关系 ,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 ,全面建设是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 :第一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核心,政治是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两个文明”的高度发展,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要学习、吸收一切先进思想精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加强教育,深化改革,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