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赏读,以欣赏的眼光解读文本,心怀期盼,浸染其中,读出原汁原味来;以内化的目标圆融文本,徜徉穿越,发现规律,化在艺术光泽里。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用快乐塑造学生的快乐,让读书闪烁出美丽的光彩。一、赏读,赏什么赏读,要以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鼓励学生表达向已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赏读"是对阅读中主体人的肯定与欣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10):35-36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切实创新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读赏写"方面的教学上,要充分结合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开展多元化的"读赏写"教学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对"读赏写"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读赏写"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读赏写"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素质教育需求。文章将结合高中语文"读赏写"教学的现状,具体阐述高中语文"读赏写"教学的实施方法与学生"读赏写"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赏读、品味,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交流读书方法,表达读书的真实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启发学生读进去,品味词句,仔细体会;引领学生读出来,交流整合感悟本质。在"问"与"学"的碰撞中,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教学相长,教师收获了学生的精彩,收获了自己成长的乐趣。学生收获了自信、思维、语感、体验,情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4.
"感悟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感"和"悟",学生能获得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下面我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与大家探讨。一、通过赏读感悟文本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评价中,我灵活运用赏读评价法和摘录评价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激励,体验成功,充分享受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赏读是围绕教学重点,对文本中重要的词、句、段进行赏析。于漪曾经说过:"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内在美,带领他们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也正是"赏读"这个教学环节的价值所在。本文从"用教材"的角度讨论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去赏读。  相似文献   

7.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到一篇新文章不知道如何鉴赏和理解。从赏读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赏读"教学法的几个注意点来阐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东厦中学六年来举办了6届读书节的宗旨。作为校办读书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这六年里,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指导学生深阅读,与学生共赏无数美文、探讨经典名著、交流细读课文的不同体验,收获良多,感悟良多。对此,拟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吴明秀 《教师》2014,(3):27-27
正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赏为媒介,以读为手段,最终将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综合方式,将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和体验的经过更加突显出来,从而提高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的效率,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巩固并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不仅包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交流沟通能力,还包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是"吸收——内化——表达"这样一个回环往复的提升过程,其中读是"吸收",赏是"内化",创是"表达"。针对目前高中生疏于阅读懒于写作的现状,我试着用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读赏写创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寻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契合点,通过"还原"与"移植"的教育新策略积极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还原"是指在历史还原中解读经典文本。首先,还原历史背景,凭藉历史背景丰富知识结构。其次,还原创作背景。在经典作品的赏读过程中,结合作者的性格、气质、心理、教养、师承、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复杂的因素理解作品。再次,尊重历史人格。阅读经典作品或是评价古人时需理解当时的道德评判标准,尊重古代文人的人格精神,真正做到"理解之同情"。最后,模拟情感体验。重构当时的具体场景,模拟人物当时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在深刻的心灵感悟与细腻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与古人的情感交流。"移植"是指将经典作品移植到当代文化新语境。对古代经典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生感叹、生命呐喊、人文关怀等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的主题进行现代化阐释;有意识地将文学形象移植到现代价值体系的标准下重新进行审读;充分发掘古典作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情感建构的意义,努力构建出"知音"般的情感共鸣境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经典文本与现代影视改编的对比性赏读中,探析各自的优劣,自觉地回归经典,真正欣赏到经典文本的独特魅力。"还原"和"移植"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认识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尽量避免学生的误解与偏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品中存在的文本缝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此外,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赏读过程中达到愉悦其心和培养其能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寿先 《现代语文》2006,(2):111-111
所谓的比较教学,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与课相似与相关的诗歌或诗句,进行对照赏读。对照赏读是一种极为有益的读诗方法,沉浸其中,能得到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的多重解放,知识面亦能获得瞬间扩展,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悟,无疑是积累学生生活体验的良方。诗歌的比较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教材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的教学。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它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教学设计围绕“军民鱼水情深”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读赏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通过精选读赏内容、优选读赏方法、升级读赏训练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读为本"的课堂的核心是读,通过朗读、研读、品读、深读、赏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培养、情感的熏陶、语感的提升等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作品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鉴于此,笔者结合平时古诗词教学实践,初步归纳“以读促赏”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诵读、解读、赏读,在“读”中解,在“读”中赏。  相似文献   

18.
将赏读笔记融入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原本不可见的学习过程可见.课前的赏读笔记,能帮助学生丰富背景知识,洞悉文本内涵,悟得文本的写法;课中的赏读笔记,通过从读到思再到写,让学生在思辨中发现语言的细微差别;课后的赏读笔记,能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提炼本课所学,并运用总结、评价等方法灵活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小学低中年级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欣赏型习作评价",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情感的体悟、个性的欣赏等方面多角度进行赏评,提出了"赏标题""赏主题""赏语言""赏情感""赏个性"的五赏评价,并建立了七星评价表,在有效的评价方式中获得比较高的作文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作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脱节,与社会和自然疏远,学生作文多数为取得高分而编假话、说空话、用套话,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严重失却了作文的本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生活,最大可能地发掘在阅读和品析中"依文练写"的有利因素,并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文境适时进行扩写、续写、补写、改写、仿写、赏评等训练。这种"依文练写"训练能够实现教读与学写完全融通、互哺共生,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