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庸关于武侠小说的认识多见于访谈录和小说后记。通过这些零散表达,可以看到金庸对武侠小说本体的认识,即类型平等观、形式传统观、本质情感观以及功能娱乐观。正是以此为创作依据,金庸方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继承并光大本土文学传统,全面提升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王素芳 《考试周刊》2013,(66):26-27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谈论武侠小说创作的文字不多,且不系统,散见于一些访谈录或作品序言、后记.通过它们,可归纳出金庸关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也是主要的看法,即:人物核心及性格观;情节跌宕与个性观;背景历史真实观;创作创新变化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追求,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实现,使金庸小说得以全面提升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金庸的武侠小说上承传统武侠小说基本范式,又深受西方历史冒险小说的影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侠义观的开拓和创新,创造出了辩证的正邪观。本文以金庸的正邪观为核心,阐述了明教和六大门派人士的正邪对立、分化衍生的正邪关系以及武侠人物正邪属性复杂交错的辩证正邪观。  相似文献   

6.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武侠小说是一种模式化的类型文学样式,文学品位本不甚高,金庸先生却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界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评价,至今存在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并存的不正常现象,如何全面公正地评价他的作品和文学贡献,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金庸先生不拘泥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类型,在文类功能、文类历史和文类品位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道路选择,从而实现了武侠小说主流化的创造性转换,也使其作品成为武侠小说的一座高峰。金庸小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研究武侠小说的历史资源提供了指引,也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起,中国掀起了一波涉及金庸、武侠小说、金庸热及金庸武侠小说等现象的批评热潮,而在相当多的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中却存在着个人情绪化突出,批判的矛头指向偏错等问题.许多知名人士或学者在试图去批判金庸武侠小说时实质上却是在批判武侠小说,批判金庸,批判与金庸武侠小说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与其实际批判的矛头不相对应,似乎是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10.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11.
冯契先生以中国传统哲学中“性与天道”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属,建立了智慧学说。冯先生建构智慧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试图解决中国近代哲学中科学与人、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立的难题,其途径是以智慧学说融通认识论、价值论和德性论。  相似文献   

12.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之一。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数学教育表现出不同的矛盾关系。从教育任务看,表现为内容无限性与时间有限性的矛盾;从课程发展看,表现为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矛盾;从教育价值看,表现为期望与现实的矛盾;从学习方式看,表现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涉及到社会道德中的公平正义观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此类矛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社会矛盾,也关系到社会道德问题。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应当重视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公平正义观,正确处理坚持正义与遵守规则的关系,使整个社会沿着理智的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内在矛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进行初步研究,得出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了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如何辨证把握和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矛盾对于开展体育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意在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内在矛盾的挖掘,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面对复杂的人和事物能够运用恰当的思维武器,寻求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前提。认识矛盾的目的在于解决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因而,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活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保证,是毛泽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进行初步研究,得出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了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如何辨证把握和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矛盾对于开展体育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意在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内在矛盾的挖掘,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面对复杂的人和事物能够运用恰当的思维武器,寻求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形式的翻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二律背反的悖论属性。关联理论提供的认知关联机制能够在理论上对形式翻译的二律背反悖论属性进行阐释并在实践上对其做出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变,实现了两个重要的翻转:一是从“信仰支配世界”到“欲望支配世界”的翻转,二是从非经济性向经济性的翻转,它求解着资本出场的人性视域,彰显出资本对人性的激活;同时,资本又使人性异化,并通过异化———物化———幻化表现出来。人性的孤立化与社会化、资本的在场性与人性的进步性,进一步指认了资本与人性之间的二律背反:资本激活人性与异化人性。因此,只有对资本进行精神与人性的批判,才能彰显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伟大;人性只有接受资本的考验与冲刷,才能表征人类生存化世界的意义与伟大。  相似文献   

19.
力图突破城乡二元对立研究模式,从文化心理的角度,阐释沈从文人性启蒙的命运:不合时宜,永恒忧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教育技术学科学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两大研究范式的对立性与相对合理性进行了辨析,指出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论思想。由于选取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两大研究范式在“对象-方法”的适宜性上都做到了历史上的相对合理。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两大范式在趋向辩证的过程中,实现了“通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