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孕育美、赞颂美”。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拓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学习、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动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曾说: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音乐情感的表达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即便一首通俗简单的乐曲也会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深入人心。同样,音乐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完善性格以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组建一个良好的音乐聆听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来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王晓娟 《考试周刊》2014,(50):178-17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广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达到用美的旋律净化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轶 《华章》2011,(13)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藏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欣赏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颖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因为音乐是一种非常美的情感艺术,是使学生感受美并获得美,在学习中感到愉悦的一门学科,是直接与情感产生交流的学科。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师要以饱满而热情的情感进入课堂,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接受音乐知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用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音乐欣赏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美,对欣赏的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听觉、记忆力与想象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教育.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使学生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欣赏好一首音乐作品呢?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丁春新 《广西教育》2013,(38):93-93,96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杜贞瑶 《家教世界》2013,(12):150-15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音乐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该如何设置情境,让学生迅速体验特定的艺术氛围与状态呢?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广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活跃思维。达到用美的旋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以其是优美的旋律给人美的享受,以其艺术魅力拨动人的心弦.音乐,可表现世间上所有的美好事物,可以渲染人类的喜怒哀乐,音乐教学融合了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与思想教育.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学,并利用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热情,使其步入艺术殿堂,感受艺术气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一、激发学生欣赏动机:打造愉悦氛围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若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则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由音乐作品感受生活,熏陶情感,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