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选修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或开展课题探究、课外活动,以理解教材,加强文化积累,同时体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探究能力,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孔菊美 《语文天地》2012,(11):32-33
自从选修教材走进语文课堂之后,对选修教材的教法探索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新课标提出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提出选修教材也要着重进行“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观点,但我以为现阶段仍要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选修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掌握的知识广博精深。选修课本是基于必修课本之上的,学生在必修课中学到的鉴赏方法,拿到选修课中来实践、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这才是欣赏,才是挖掘,才是提升。选修课的高效挖掘既指与必修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的横向比较而言,也指选修文本问题探究中不同深度与层次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针对长期以来选修课教学方式“开放性”缺失、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教学民主氛围,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灵活采用深入探究、拓展比较、整合归纳、实践应用等多种教法,使选修教法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孔菊美 《语文天地》2012,(21):32-33
自从选修教材走进语文课堂之后,对选修教材的教法探索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新课标提出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提出选修教材也要着重进行"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观点,但我以为现阶段仍要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为重点。这是因为:一是我们的学生仍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 “研究性学习”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它看重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结果。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仅仅只是在活动课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也可以改变其学习和教学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形式单一,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选修与必修无区别,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缺失等弊病。《课标》提出“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的实施建议,笔者在教研实践中,认为“问题探究法”的模式可以在选修教学中有所作为,它主要分“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张玮 《中学教研》2004,(8):30-34
数学“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以必修课的形式被列入教材之中.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而广大数学教师习惯于传统教材和传统教法,对“研究性课题”缺乏认识,再加上“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没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研究性学习理念及操作方式原则,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中关于"加快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探索二者的契合点。针对学校开展选修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暴露出来的教师难以平衡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参与研究动力不足、依然僵化于知识呈现、课程成果缺少实际价值等问题,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下为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开发利用探索出以下三种策略:一是调查问卷,以学生研究兴趣为依据,确定选修课开发方向;二是以学生研究成果、过程为依托,整理编撰选修课程教材资料;三是以实践、实验、模拟为载体,让选修课程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正平 《教学月刊》2011,(10):53-55
从2006年11月起,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与学中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但是经过五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在高中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史记)选读》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几乎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是为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选题做知识和技术储备而设置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应根据培养方案来设置,课程内容兼顾本科课程和学科前沿,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大胆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改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投入到课程内容的探究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中.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学生对选修课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否从一门选修课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是学生选修这门课的重要依据。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现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模块中的“王安石变法”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全面推行已有6年时间,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选修课沦为应试的附庸、选修教材所蕴含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未能全面贯彻等,这些都使普通高中语文教改中"必修"与"选修"双轨并举、全面提升个体能力和尊重个性发展的目标未能较好实现。而反观当下高等学校的师范教育,师范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上仍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高校在师范生培养上亟需认清形势,做出符合现实需求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高庆友 《现代语文》2008,(3):117-1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新语文课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的系统工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如何衔接,如何融合?如何通过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教学而共同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必将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下面本人从选修课与必修课开设的时间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材内容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衔接三个层面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5.
唐伟 《语文天地》2014,(2):68-69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主要包含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两者结合,可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生学习必修课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要比选修课多。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更具深度,但由于时间较少,在进行选修课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让学生体会语文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杨帆 《语文天地》2009,(3):52-53
新课标提出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提出选修教材也要着重进行“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观点.但我以为觋阶段仍要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为重点。这是因为,一是我们的学生仍是未经历过新课改或经历过不太成熟的新课改的“旧”的学生,二是“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对于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与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阶段,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语文选修课为例,阐述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联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将教学中的问题当做载体,根据所  相似文献   

19.
王有宣 《云南教育》2003,(35):31-32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通过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本人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通过实践表明:创设条件组织和指导学生针对生活中一些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效果。一、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1.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化学》中编排了“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目前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3种模式:(1)课程模式;(2)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3)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