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对其中“三驱”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两种:(一)、《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注为:“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释文》引马融说,认为“三驱”是指(国君每年)打猎三次。《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田”通“畋”,打猎;“岁三田”即每年打猎三次。《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语  相似文献   

2.
伏肉岁不食《王梵志诗校辑》收《逢难倘能忍》:“伏肉岁不食,病乌人不弹”。张锡厚先生注:“皆为俚语”。余不及.“伏肉岁不食”,语不可解。“岁”,《辞源》共收五个义项:(一)、星名,即  相似文献   

3.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①臧僖伯②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③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④,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  相似文献   

4.
“晏食”和“晏朝(zhāo)”是古汉语中两个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对于这两个词,《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晏食”的书证来自《淮南子》,而《淮南子》中的“晏食”指的是“食时(辰时)”过后未至“隅中(巳时)”这一时段。其时太阳刚运行到东南方向,约在今上午9点左右。“晏朝”指的是过了“朝时”之“正中”,将至“食时”的这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新版《辞源》“夹沶”条注:“山名,在福建莆田县西北,一名东山,旁有西岩,为宋郑樵读书处,故世称为夹沶先生。见《嘉庆一统志》四二七〈兴化府〉》”。 按以上解释乃沿用旧《辞源》说法。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法基本相同。然夹沶山并无“东山”之别名。东山与夹沶山实为二山。而莆田以“东山”命名的山见于县志者有三处,这里(《辞源》)的东山应是指新县公社的东山。1945年编定的《莆田县志》卷五:  相似文献   

6.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8.
说“无”     
新版《辞源·无部》; 无,“無”的别体字。今《易》“無”字皆作“无”。参见“無”字各条。这条注释是说:①“无”、“無”是别体字;②“无”只用在《易》一书中;③“无”、“無”的词义完全相同。《辞源·火部》所列“無”的义项是:(一)没有。亦作“无”。(二)副词。1、不。2、不可。通“毋”“勿”。3、非。4、未。(三)不论。(四)语首助词。(五)雖。(六)问词。用同“否”、“麽”。(书证略)  相似文献   

9.
《唐诗三百首》四藤唫社主人《序》有云:“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蹠,津逮初学,功匪浅鲜。”友人问,其中“祭獭”、“食蹠”二语当如何解释,有无典故;并云,查《辞源》,《辞海》及其他工具书,均未见收录。 “祭獭”为“獭祭”的倒语;“獭祭”为“獭祭鱼”之省称。语源很早:  相似文献   

10.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11.
闲来诵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翻检《辞源》(修订本),时有所获,又有所疑。兹将管见若干,仍条析于下(《例析(之一)》、《例析(之二)》,分别见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002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13.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是文天祥兴元元年(1728)写的《过零丁洋》诗的头两句。上距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头尾四年,“四周星”正指四个年头。所以初中语文课本把“四周星”注为“四周年”。旧《辞源》《辞海》和1979版《辞源》都把“周星”注为12年。于是有人以此为据,对初中语文课本的注释提出异议。“周星”到底指一年还是12年? 原来,我国古人为了说明日月的运行和季节的变换,把周天由西而东的方向分为12等分,就是所谓“十二次”。岁星(木星)12年在天空运行一周,所以把12年叫做“周星”。但这仅是“周星”的一种用法。还有另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15.
修订版《辞源》在“高斋学士”条目下,释曰:“梁萧纲(晋安王、简文帝)为太子时,开文德省,命庾肩吾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徐、孔铄、鲍至等并充学士,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对照1939年原版《辞源》,修订者把“号为高斋学士”的时间,由萧纲为晋  相似文献   

16.
一、柳侯国(柳县)的建置沿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候者年表》“康侯刘阳”栏:“国名:柳”.《汉书·地理志》:“勃海郡:县二十六……章武、高成、柳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及《汉书·王子侯表》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于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封齐孝王刘将闾之子刘阳为康侯(刘阳和汉武帝刘彻同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金印紫绶;同时,其食地置为柳侯国.康侯刘阳薨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元鼎四年(前113年)其子敷侯罢师嗣,至元封四年(前107年)薨,元封五年(前106年)孙于侯自为嗣(以下为《汉书·王子侯表》所载,各侯嗣薨年均缺),自为薨,曾孙安侯携嗣,携薨,玄孙缪侯轲嗣,轲薨,六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一课中有“摄缄滕,固(?)鐍”之句。其中“缄”字教材注释为:“缄,封固。”笔者以为欠妥。 (一)此注与《辞源》、《辞海》的注释相抵牾。查《辞源》246页,“缄”的第一个义项即“用以结束器物的绳”,举例是《庄子·胠箧》中”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再查同页“缄滕”,其第一义项为“绳索”,举例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柳先生集》中《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英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先前曾就《辞源》修订本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某些条目中所存在的疏误,草成短文一篇(《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近日,又续得管见若干,现条析于下。  相似文献   

19.
91.[豚拍] 即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注:“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 豚拍,肩也。”按:此条与[豚肩]均以“豚膊”为释义,但,《辞源》未立“豚膊”条,而此条所引后郑(玄)注,虽两说并存,却因注文没有引全,致使读者尚不能清楚地了解郑玄的看法。这样,很容易使读者将“豚肩”与“豚膊”相混,并把“豚拍”也视同“豚肩”。今查《辞源》此条所引《周礼·天官·醢人》郑 (玄)注全文如下:“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 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疏:“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相似文献   

20.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