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陨石是脱离母体小行星后被抛出、随后又被地球引力俘获的石块.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试图寻找陨石与小行星的关系.如果能确定某种陨石来自天上某一特定类型的小行星,那么通过研究这些陨石样品,不就能了解这类小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了吗.……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随着发现的小行星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由计算已知小行星的轨道发现,它们在小行星带里的分布并不均匀.在有些区域,小行星特别密集,而在另一些区域则根本没有小行星,最明显的是在距离太阳3.28与2.50天文单位处,形成类似土星光环环缝的“缝“.……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立叶级数对散点小行星光变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以获得小行星表示参数,选取傅立叶级数为6的拟合方式对单体或双体小行星光变曲线进行分类,并用机器学习算法中的SVM和决策树建立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SVM模型对单体和双体小行星的预测正确率达到95%,相较于决策树正确率提高了10%,为从小行星实际观测数据直接推测双体小行星潜在相关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步虽然地球被小行星撞击是概率极小的事件,但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存续,因此小行星防御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小行星防御的第一步是发现有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2022年暑期热映的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就以小行星威胁地球为背景——在电影一开始,科学家发现了飞向地球的小行星π,引发了后续防御小行星的一系列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余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截至2000年,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组已经有了275颗小行星的命名权。现在,天文台多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会有如此庞大的小行星群存在?关于这个问题有过很多猜测和假设.当1804年第三颗小行星被发现后,奥伯斯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原来曾有一个大行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爆炸了,已经发现的三颗小行星就是它爆炸后留下的三块大碎片.……  相似文献   

7.
2029年恐慌     
2004年年底,一颗小行星引起了国际上很多媒体的关注.当时的计算表明,小行星2004 MN4可能会在北京时间2029年4月14日凌晨4点49分撞击地球,它引起了人们不小的恐慌.  相似文献   

8.
小行星对地球有何影响?海潮的涨落会受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影响,但是岛屿就不敢肯定了,至少目前是这样,但仍然有人认为,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与小行星有关。全世界共有多少已经开采出来  相似文献   

9.
另一个让人搞不懂的是自灶神星.它是1807年人类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直径516公里,形状接近圆形,属于目前已知的四颗最大的小行星之一,也是最明亮的一颗小行星.根据光谱测量显示,灶神星表面覆满了玄武岩,这是一种高温熔融后才能形成的火成岩,是地下深处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以上的岩浆喷出地面冷凝后形成的;由于熔融温度很高,把一些较轻的元素都蒸发掉了.……  相似文献   

10.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可是,这种动物最后灭绝了。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恐龙灭绝的情况,但是科学家们现在一致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曾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的多种生物。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对地球不仅仅是潜在的威胁,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十亿年中,每隔一段时间小行星就要撞击地球一次。如何避免小行星的撞击呢?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尝试。由第一位美籍华裔宇航员张福林等专家研制出的等离子体发动机,就是为了解决小行星问题而研制的不久后,…  相似文献   

11.
科技前沿     
1号情报小行星的颜色会与时俱"变" 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杰蒂克等人通过对10万多颗小行星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发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小行星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延续变得越来越红。  相似文献   

12.
当小行星高速闯进地球大气层时,其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称为流星.如果流星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便称为陨石.陨石是我们研究小行星以及太阳系的珍贵样品.目前全世界已收集到3万多块来自小行星的陨石样品,其中80%是普通球粒陨石,其余为碳质球粒陨石、非球粒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质陨石.……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谁具有对小行星命名和审核的权利?如何看待小行星五花八门的名字?为此,笔者专访了作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十五位委员之一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为何只有一小部分小行星有名字?朱进介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每  相似文献   

14.
凶手是小行星 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来试图解释恐龙灭绝的原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科学家阿尔瓦雷茨等人提出的"小行星撞击说".这个假说之所以被很多科学家支持,是因为对意大利、丹麦等许多地域上百个剖面的研究发现,在白垩纪末期黏土层中有含量异常的铱和冲击石英颗粒.由于地球上铱的含量很低,因此异常的铱含量有可能来自于地球外的小行星,而冲击石英颗粒也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形成.此外,科学家们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直径180千米、深900米的巨大陨石坑,说明巨大的撞击是确实发生过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3,(7)
科学家做出一项估计,约有50万颗小行星正在我们的太阳系中飞行.太空中有如此多的物体飞行,难怪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和月亮布满了陨石坑.我们知道地球拥有小行星撞击留下的痕迹,地球上的一些陨石坑有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历史.这些撞击无疑已经改变了我们地球的进化和地质轨迹.  相似文献   

16.
地球防撞是指防止太空中的小行星对地球撞击。小行星由岩石和金属块组成,这些小行星结合得并不紧密,大部分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漫无目的地游荡,它们虽体积不大但数量庞杂,有100万~200万颗之多,而且其中很多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距地球均不足48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17.
蹦蹦兔和哈奇在草地上玩,哈奇去追蝴蝶,却一头碰到了大树上。蹦蹦兔大笑着说:“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了。”“别胡说,”哈奇摸着碰痛的头说,“小行星怎么会与地球相碰?”“小行星就是会与地球相碰。”蹦蹦兔说,“有科学家推测,恐龙的灭绝就是一颗小行星与地球碰撞造成的。”“行了,知道你读了一本新书,”哈奇笑着说,“就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吧。”“说就说,”蹦蹦兔就像老师讲课一样开始了,“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慢着,什么是小行星?什么又是小行星带?你得讲清楚呀!”哈奇打断蹦蹦兔。“17世纪的天文家发现,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1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一个名叫“行星防御测试器”的航天器!这个航天器将主动撞击一颗名为“Dimorphos”的小行星。虽然这颗小行星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通过撞击来测试能否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和速度。这也是人类首次进行行星防御测试。这个行星防御测试器预计将飞行10个月的时间,于2022年9月底撞击目标小行星。  相似文献   

19.
吃货突击队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教育我要“特别能吃苦”,可直到现在,我也只做到了前四个字——“特别能吃”.因为共同的爱好,我和我的三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吃货四人组. 这天,我正在狂吃奶油冰激凌,国家宇航局的局长忽然找上门来.他严肃地说:“现在有个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们吃货四人组.我们在外太空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它正向地球飞来,不久之后就会和地球相撞.经过探测,我们发现那颗小行星的成分是各种食物.鉴于你们在吃这方面的惊人表现,决定由你们组成吃货突击队,去把小行星吃掉!”  相似文献   

20.
国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获小行星命名 5月3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出18位获奖者,在科技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和谷超豪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以后还将分批以最高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