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前,正是天气进入高温酷暑之际,笔者就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事故隐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现场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对安全管理有"五盼"。一"盼"安全责任落实。虽然施工企业与项目部、项目部与劳务队均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但责任并没有真正靠实,而是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无人管、视而不见依然存在。有的工地安全责任制写在墙上,喊在口上,但落实起来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工地不进行安全交底,只写了个书面讲话应付检查。个别工地安全员权限小,搞安全无人  相似文献   

2.
只看烟囱     
夜晚,他独自来到一个尘灰乱舞的工地。"年轻人,你就住在这工地附近吧?晚上是不是被一片嘈杂声搅得睡不踏实?"老工人问。他摇头。其实,他正处在低迷困顿的人生谷底,每晚都无法入睡。老工人接着说:"工地晚上一般不施工,就是怕打扰了居民,可有一样必须晚上干才合适。那就是砌烟囱。"  相似文献   

3.
无声的教育     
下午放学前,班长向我报告,中午放学后班上几名男学生为了抄近路,竟然从施工工地旁边的小门穿过. 放学送学生走到大门口,看到了那几名"肇事者",让我猛然想起了班长反映的问题(最后一节不是我的课,我没来得及调查实情),我担心如果不及时指出,他们还会重蹈覆辙--放学后再去那危险的地方.于是,我把那几个学生叫住了:"中午你们是不是到施工工地上去了?"话刚出口,没想到其中一个学生马上变了脸,冲我大嚷:"我没有!我去那儿干什么?我怎么可能去那儿?"连珠炮式的反问顿时把我唬住了,我语塞.  相似文献   

4.
“哥们加油干呀!努力加油呀!完工去领钱哪!小康日子到啦!”这也许是很多工地歌中流传着的一首,它包含着农民工们真挚的感情,它唱出了农民工们的朴实,唱出了农民工们的许许多多……农民工——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农民工——一群勤劳而朴实的人们,他们为社会做出了他们的贡献。同时,农民工也是一群令人瞧不起的人群,有人骂他们垃圾,有人藐视他们乡巴佬。但是今天,我要为农民工唱一首歌,一首赞美之歌!你可知道什么是农民?你可了解农民工?你可曾将心比心地为他们想一想?你可曾设想过如果我们的城市没有农民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是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活很俭朴。一天,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路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面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1):133-134
继云计算、云平台之后,大数据又悄悄成为时下热词,"今天你云了吗?"的问候语,也变成了"今天你大数据了吗?"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数据多、数据大?大数据与以往的数据(我们不妨先称之为"小数据")有什么区别?以上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或许中国父母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爱问孩子: "今天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学了什么?""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有没有人欺负你?"国外许多父母通常问的是:"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听见或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问话,却可以看出中外家长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家长在营造幼儿家庭教育氛围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你问他:"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嗯……念涞(la)i?"你再问:"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呢?"他八成会说:"什么字?有这个字吗?念qu?"其实是"法"……◆伸出1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伸出2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然后伸出3个手指,问别人1+1是几。答案是2,一般都回答是3。10人里最多1人答,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38):8-9
结课是一节课最后的总结阶段,其关键点在于"结","结"今天学生学了什么?"结"学生是怎么学的?"结"学生还有什么疑问?"结"有什么要注意的?等等。结课的形式可以因课而异,采用在问题梳理中结课;在引申拓展中结课;在游戏调味中结课;在音乐欣赏中结课等,要丰富结课方式,让结课更精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由来一次听邓桐先生教授《黄郦》,深受启发。邓桐先问:"你们知道我今天要上什么课?"学生回答:"《黄鹂》。""既然知道了,你们肯定看了吧?"学生回答:"看了。""既然看了,请你们把课本合上回答我几个问题好不好?"邓先生接着问:"书下注释说了什么?作者是谁?看了文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地方?"一堂赏析课就这样悄悄展开。一堂课下来,授课者轻松,学习者很受益,  相似文献   

12.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5):2-3
头顶上是什么?父亲教儿子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就问他:"你头顶上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头发上面呢?"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刊登学生作文的报刊,大家注意过每篇学生作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有一天""今天""那一天""星期天"……再注意一下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又一次""还有一次""后来""过了几天"。关注一下写人记事时往往有什么语言?"只见""我看见""我走进去发现"。这样的记叙语言生动形象吗?优美活泼吗?阅读者单独看一篇文章也许忽视过去了,如果把整个版面的作文作个比较,就发觉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了。如何使记叙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优美呢?请从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 几何光学在高考中已经弱化,几何光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普遍.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照相机、望远镜、门镜(又称猫眼)等随处可见.上述光学器具只有"猫眼"经常使用却未见介绍.那么"猫眼"的特点是什么?"猫眼"与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有什么区别?"猫眼"由几个透镜组成?"猫眼"的物镜和目镜各是什么透镜?"猫眼"的物镜、目镜的焦距应满足什么要求?等等正是需要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上一期,经过调查,噜噜探长锁定了两个嫌疑人——小时工喜鹊小姐以及养女小熊。接下来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精彩探案继续——紫藤公寓噜噜探长:"那瓶酒是你送的吗?"小熊:"没错,有什么问题吗?"噜噜探长:"酒是你自己买的?"小熊:"不是自己买的,难道是自己酿的啊?"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我"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别人又为我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是什么最终使三个人显示出天壤之别?我想,应该是他们的胸怀,决定了他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次,少年迪亚士问他的老师齐美南斯: "老师,航海与探险主要靠的是什么?是金钱吗?" 齐美南斯摇了摇头说:"不是。" "是靠体力吗?" "不!"齐美南斯坚定地说。"那么,一定是靠聪明?" "不!" "我知道了,肯定是靠运气!" "更不是!"老师更加坚定地说。迪亚士又想了想,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答案, 只好无可奈何地问:"那究竟是靠什么呢?" 齐美南斯握紧拳头猛然一挥,斩钉截铁地  相似文献   

19.
1.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来到燕国。进城门不多远,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方,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方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项方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孔夫子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你知道项方说的是哪四物吗?  相似文献   

20.
<正>身为农民工工作之余不忘充电每天骑行30公里参加自考学习作为机电工拿下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电气设备安装工冠军当上安全员参与施工的工程有4项获评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他就是北京城建十六公司安全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技术能手任新民28年前,一位农民以合同工的身份加入到了北京城建的队伍中。20多年间,他担任过滑膜液压工、电工、机修工,现在他在安全主管的岗位上,扮演着工地守护者的角色。2012年,他以城建人的身份,获得了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电气设备安装比赛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