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地域环境、居民需求、交通调查和公交运行情况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中小城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便完善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降低能耗和污染,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小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应以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生态和文化环境为背景,从中小城市高等教育与大城市高等教育比较入手,运用社区研究方法,分析现阶段发展中的中小城市高等教育在社区方面的特点,并以中小城市高等教育社区特点为理论基础,对中小城市高等教育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对比,寻求中小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迎接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针对台州市等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采用Google Earth实时交通控制系统,由GPS定位、雷达测速和摄像监控等系统采集实时交通数据,实现实时交通控制和调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系统可分析城市道路实时运行状况,对每日内各时间段、路段交通状况监控和调度,并对短、长期交通道路状况进行预报,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帅  许欣然 《考试周刊》2011,(44):237-237
本文结合中小城市快递业的特点,分析了中小城市快递业存在的问题。中小城市快递业既有大城市快递业的共性问题,又有自己的特殊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结合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2年)》明确指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弥补传统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不足之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采用PPP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赢,将对中小城市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效益。本文通过探析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对策,为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哲丰 《教师》2014,(32):121-123
本文以长沙、太原、台州、嘉兴四个城市为调查样本,对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在立法、规划管理、设计把关、强化运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交通秩序混乱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空间生产理论三重空间逻辑为框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案例,致力于揭示中小城市交通秩序混乱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道路侵占和无序行驶是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空间特征,基于不同交通主体和道路空间类型,可概括为三类道路侵占和二类无序行驶模式。道路侵占是无序行驶的直接原因,且表现为在道路横断面视角下自外向内的空间作用路径。导致中小城市交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产品提供者和管理者构想的交通空间秩序和交通产品使用主体空间感知和行动的对立;直接原因是交通影响者违规挤占交通空间、非机动车驾驶者及行人交通意识淡薄和交通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或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青少年流行文化在其主要表现元素、相关花费、总体特征和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相关对策的探讨,有助于了解中小城市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基本状况,探索改进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对中小城市如何跟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城市的绿化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其规划、设计与建造等方面均逐步地成熟,在这种趋势下,中小城市也强化了对于园林规划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本文便是以中小城市的园林规划发展作为主题,分析了其当前规划发展的几点问题,并立足于这些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对策经验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探讨了中小城市的园林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城市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中小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中小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国家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中小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发展中小城市经济社会的客观存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要形成“交通轴 葡萄串 生态绿化”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同时,要优先考虑中等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均衡各种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通过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促进河北省从传统、被动的“服务京津”向主动的“接轨京津”转化。  相似文献   

12.
用水量不足是困扰城市发展的瓶颈,合理的水源构成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杨凌示范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对用水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状供水设施及水源构成不利于示范区的发展,本文参考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用水量预测指标对示范区的用水量进行了预测,为示范区的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及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状组团城市的发展受自然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其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道路拥堵、机非人混行等问题,尤其在老城区易形成交通瓶颈。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规划路网结构、选择相适应的交通模式等思路,以改善带状组团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长期以来执行的“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的城市化方针,使大城市的发展受到人为抑制,造成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三大问题: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大城市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性。本分析了大城市在我国城镇体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地位;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比中小城镇能产生更好的集聚效应;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Therapiddevelopmentoftheautomobileindustry andtherelativelagoftheroadconstructionhavecon stitutedaprominentcontradictionallovertheworld, particularly,inmostoflargecities.Tocopewithit, elevatedroadshavebeenbuiltinmanycitiesbothat homeandabroad.However,tra…  相似文献   

16.
南通沿海前沿地区重点中心镇实施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更好地接受沿海大中城市的经济辐射,放大卫星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历史过程与现状,总结了已取得的经验,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推进这项改革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必须与时俱进。中等城市将是江苏省21世纪上半叶城镇数量增长甚为突出的一种类型,发展中等城市是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时期,有必要通过追踪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和城市化演进的基本轨迹,来审视和解决中等城市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必须结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围绕体制创新,来研究中等城市的专业型、特色型、开放型和区域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内窖摘要: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密切相关,首先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才能进一步推动均等化目标。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资源配置由农村流向城市,形成“城乡资源金字塔式流动”;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实施,形成“城乡资源倒金字塔式流动”。目前,城镇化发展正进入转型阶段,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机遇:在倒金字塔的多元化城乡公共服务取向下,重视城镇对周边的农村的辐射及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一反哺”长效机制,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即以“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镇村←→传统村”为链条,构建城镇化建设下“多元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普遍规律与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城市化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它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工程。它面临机遇和挑战,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必须澄清“问题论”、“限制论”和“均衡论”等认识误区;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改革城镇化体系和制定科学政策,包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培育、用地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新体制的建立和区划的重新调整等。  相似文献   

20.
对安徽省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体系存在分形,无标度区对应的46-276km尺度范围内城镇体系存在自相似性。(2)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的集中度较高,空间相互作用较强,空间联系较紧密,但是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首位城市的垄断性不强;(3)安徽省五大城市中,以芜湖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高,合肥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低,蚌埠、淮南和阜阳介于两者之间。最后提出了城镇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