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高课堂吸收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用微分方程建立了一个描述讲课过程峥、数学动态模型,用数学方法阐明了显影响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最后利用该模型的边界解,对上述各种因素作了定量分析.并据此分析给出了提高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实施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沟通,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吸收率,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应用的角度, 用示例法进行微生物学教学, 把工作经验及一些学生关注的事件引入课堂,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的转型不可避免地促使课堂评价知识在其本质、表征和有效阈这三个维度上发生相应的转变。知识的相似性本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表征和知识有效阈的传统二分,而且也拓宽了课堂评价知识建构的理论视野。从有限度、动态、多层次的知识本质观出发,围绕知识本质、知识表征和知识有效阈来建构课堂评价知识的三维立体模型,能够为有效摆脱目前课堂评价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路标。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考试》2009,(7):74-74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洛阳电大自1999年秋举办开放教育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自主学习、班级集中辅导、按课程组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本就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其完善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考试在教育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考试结果对教学双方具有促进作用。合适的考试模式对于促进电大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电大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大考试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存在声音曹杂、画面不清晰、光线过暗、不利于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投资侧重于音视频效果、分类建设多媒体课室、采用新型技术等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at clinical research is and why it is necessary. The term ‘clinical’ refers to an academic way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Clinical research starts from a view of science that not only acknowledges the value of ration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but also acknowledges the need for human skills and connoisseurship. In education, skills and connoisseurship can be developed by being responsibly engaged in classrooms. The (tacit) knowledge acquired in classrooms enables researchers to perceive more relevant factors in practice and enables them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better. Clinical research is a type of action research in the sense that it acknowledges the epistemic function of doing, thus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integrating scholarship and craftsmanship.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针对高中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提出了相关的调整措施。高中政治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其枯燥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让学生难以接受,但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学生就够很好地转变学习思维。本文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叙述和议题式教学的创新对比,进一步推出高中政治课堂上应用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远程英语教学还需不需要教师经验性知识?通过分析远程英语教学的特点、英语在线资源设计、远程英语面授课,得出的回答是肯定的:远程英语教学仍然需要教师经验性知识。远程英语教学与教师经验性知识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e use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move beyond the dominant “transmission mode” of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mode of education had been, and in many cases remains to be prevalent in several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classrooms. I argue what it could mean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son together with one another in classroom practices. Central to reasoning together is the idea of deliberation which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intelligent action” (Biesta 2004a) that could enhance educational problem solving in (and beyond) university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20.
明确了双语教学的重要;从教学模式,师资、学生、教材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采用双语过渡式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培养师资、因材施教、选好教材、完善课程体系,重视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