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通台的节目我们有着很深的感情,平时听他们节目也比较多,因为有时候包括出门坐车也听交通台节目,最近一段时间呢,通过从2004年的1月份交通台的节目再次改版之后,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吧,总体来说从总编室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节目,我们感觉他们运行的还是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廖亮  满方 《视听界》2004,(2):18-19
访者:以前你一直是做文艺类节目的,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活泼的,但这次的《环球新闻站》应该说还是比较严肃的, 你在主持风格上是有一个很大转变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比较关键的,或者说你自己付出努力最多的是在什么地方? 袁鸣:我觉得读书两年是最有帮助的,因为我读的就是这个专业,国际关系。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文艺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完全是由两种材料造成?其实我觉得一个真正好的主持人,总是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跟节目结合在一起,但结合得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好的主持人应该是有这种能力的。至于我自己,刚开始做谈话节目,然后做综艺,因为我年轻,当时从形象、状态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然后我再做像《飞越太平洋》这样的专题节目,1999年离开电视台  相似文献   

3.
县级台大多自办节目都比较单调、乏味、可看性较差,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完全可以较好地解决它。因为,当地观众喜欢看身边发生的新闻。地域的接近性、心理的接近性、信息的接近性等方面是大台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县级台最大的优势。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接近性这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办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有的叫故事节目,有的叫评书连续广播节目),是颇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个节目,从懂事的儿童到年迈的老人,都很喜欢收听。正因为收听这个节目的人特别多,各地电台办这个节目的同志,就更要特别注意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它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我认为有的电台办的这个节目,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就是播讲古代小说比较多,播讲现代小说比较少。比如有的电台连续播讲《杨家将》上下集、《大隋  相似文献   

5.
《河北广播》2004,(6):4-6
今天是记节,我感到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刚才,我进直播间现场收听了《阳光热线》直播节目,下来我们又开座谈会专题座谈。这个座谈会应该说开得质量比较高。刚才兴盛同志、节目主持人、监制、导播、记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听了非常受启发。振台同志、俊山同志都讲了很好的意见。记节到了,借这个机会向《阳光热线》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方雨 《新闻实践》2004,(9):53-54
在听众和众多专家的眼里,主持人应该是节目的灵魂人物。有了他,节目就有了个性化的色彩。很多听众选择收听某个节目,可能就源于其对主持人的认同——表现在对主持人声音或者所表达的内容的认可。 我的这个观点来自于众多听众的来信。他们的开头语几乎如出一辙: “方雨,我很喜欢听你的节目,最吸引我的是你的声音”。想来也是,广播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7.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8.
我是石家庄市运管处的,非常感谢河北交通台邀请我们还有我们出租车司机代表来参加这个会,我非常关注交通台的节目,因为有个《出租车你好》,就是《你好TAXI》,过去叫《出租车之家》,这个节目和我们行业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经常教育出租车司机的好手段,好方法,好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经常看《经视直播》的武汉市民来说,江涛这个名字几乎就是这个节目的代名词。老百姓喜欢江涛的关键在于他能对大事小情进行犀利、个性化的点评。比如有一则新闻是某个政府官员不作为,江涛的点评是“老百姓都在那里看着你,你却无动于衷,像这样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什么呢?”以上的例子只是很普通的一次点评。江涛经常在节目中对丑恶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鞭挞,这种表达,符合受众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直观感觉,从而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电视观众能不能接受谈话节目?中国的电视观众又喜欢什么样的谈话节目?两年来我一直试图接近这个话题,也一直试图解读这个话题。1998年秋,因为公干我去了趟日本,住在东京一家叫做华盛顿的酒店里,出于职业的敏感闲下来没事就是拨弄电视。连续很多天看下来居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就是东京播出的电视节目中很少有电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6,(10):40-40
我是一个喜欢用颜色描绘心情的人,就像我在节目中经常说,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颜色呢?如果忧伤就是淡蓝色,如果充满希望就是绿色,如果充满激情就是红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早晨》的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常常听到:“《天津早晨》办得不错,我每天都听。”或者:“我们全家连孩子都爱听!”……因为《天津早晨》的稿子出自我们的手,听到一片赞扬声,当然心里很高兴,但我们感到这并非我们有超人的本领,只是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精心采编批评性报道,讲究批评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节目入耳入脑,越办越好。1989年7月3日,当时的市委书记、市长李瑞环亲切同我们进行了座谈。他说:“我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很早就想见见大家,今天算是还了愿。”李瑞环还说:“你们这个节目办得很有特色,比较活,比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新的礼拜开始,我都盼望周三周四的到来,因为那两个晚上有我所钟爱的电台节目《零点冲动》。听这个电台谈心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的,那是我刚踏进社会门槛不久,也许因为是漂泊一族,也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委屈,也许因为寂寞孤独……那晚我失眠了,百无聊赖中打开收音机,只记得从某频率中传来那亲切而磁性的声音吸引了我,由此便开始对听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渐渐地,在他聆听众多听众来电所谈的话题中,我折服于主持人沉稳、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诚恳真挚、温文尔雅的交流态度。有时我觉得他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丹 《河北广播》2004,(6):24-26
很高兴在北京也有这种福气可以随时听到这个节目,这几天陆续在听,我在把自己归纳到普通听众的位置来听,每天在车上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感觉如果是我自己在调频率,找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是不是会听下去?其实很多参加评奖的人有一个说法,当评委把自己转换成听众的时候,这个节目就成功了,我听这档节目更多可能不是带着分析和研究的心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经典留声》是河北文艺广播重点打造的一档广播文艺节目。这款精致的录播广播文艺节目,不一定所有受众都会喜欢,但要求对喜欢的受众一击必中。所以从创意、文案、录制的全程都要求精致、精细,能够给人惊喜,让人听后回味不忘。总体观察,我们这个节目是达到了这样的水准的,在“度”的把控上比较到位。  相似文献   

17.
薛宝海 《视听界》2007,(1):112-112
昨天跟同事们聊天时,有人告诉我,吴宗宪在陕西主持的“周末乐翻天》一期出场费是50万元人民币,我很惊讶,马上表示质疑——是加上他带来的团体一共给50万元吧?因为这个节目完全是台湾风格,如果不是因为台标是陕西,吴宗宪拿的话筒也是陕西台标,我都会认为是台湾原版节目.由于各方面都一模一样,因此一定有很多台湾制作者参与。该同事却说他刚刚参加了这个节目的录制(在北京),是现场的人说的,肯定不会错,就是给吴宗宪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也接触了一些节目,从广播到电视,就拿我们省级台来讲,属于生活类的节目,或者叫做民生类的节目就不下十个。《百姓30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是两年的时间办出这样的效果确确实实很感人,我自己本身也很感动。我看了看稿子,我觉得里面的一些小的栏目在设置上在细节上看到后很感动。再一个好的主持人,很受大家欢迎。听了听众的发言,什么叫好节目呢?听了过瘾听了管事,这就是好节目,我感觉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普及和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走上了主持人这个神圣的、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那么,在你走上这一岗位后,在你主持某一档节目时,你是否思考过“假如我是一名听(观)众,我怎么评价我  相似文献   

20.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