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什么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一词源于西方,又称“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有三: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价值;二、张扬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要求实现人的本质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人”,又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本义,批判考察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论和人文状况,相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表明了对当代中国人文建设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培养出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精神转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复合体,而其中最优秀、最值得当代人传承与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和人文精神,所以在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添设经过“重新定义”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开展人文色彩浓厚的“新”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教师的人文底蕴、民族精神和专业信仰,是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精神品质”,使其实现“精神转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人文主义。传统人文精神,其主要体现是:以传统士阶层为主体,以传统经学教育为载体的“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崇礼乐,赞化育”的教养工夫。传统人文精神在科举考试中得以强化,科举制的遽废是摒弃传统人文精神的明确信号。通常认为,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背离传统人文精神的端始;1905年之科举遽废,则是中国在制度层放弃人文追求的明确表示。传统人文精神的消退,主要表现在作为传统人文精神象征的士阶层的瓦解,作为传统人文精神载体的经学教育的削弱,与传统人文精神相对立的“黩武主义”之兴起等三个方面。传统人文精神之消退与科举制之遽废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科举考试的“制度设计”不应遽然取消,而应通过渐进改革的方式,淘别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僵化形式”与“空疏内容”。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对中西方文化作深一步比较研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人文”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向来最讲人文,“儒”、“道”两家都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特点,应归之为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另一种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最主要的是“人本”,而不是“人文”。理由是“人文”亦即“人道”,而“人道”是资产阶级萌芽期提出的口号,与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们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主要由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所构成。人文精神则包含着注重实践、大胆怀疑、理性反思、宽容大度、勇于创新这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目前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文精神?有种观点认为,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的协调,以教化天下。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其实,什么是人文精神真是很难说得清楚。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不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8.
富有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西周礼乐文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模式,其基本精神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人进行情理兼备的礼乐教化,塑造人和谐的文化心理与完满的“君子”人格。尽管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注重以塑造情理兼备的“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的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应是我们的民族教育认真批判继承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取向。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应充满人文性。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更应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其中。语文学科在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立人”这一目的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可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的异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专制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从注重能力培养到注重人性涵育,有一个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其中。要培养未来社会真正有用的人,“人文”的作用十分重要。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从而完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人的需求、个性的尊重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内容的建构,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中的伦理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注重人格修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贵和特中、推己及人、修己安人的道德伦常等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语文新课标下如何构建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生伤熊事件,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室学友,这些大学生做出惨无人道的事件令人震惊,令人深思。使人哀叹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低下,从而哀叹中国人文精神教育的丧失。当国人在讨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何在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一件令人高兴、振奋的事。“人文性”与我们经常谈到的人文精神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1]一文中指出:其一中国教育缺服务意识;其二,中国教育缺人文关怀。这就向我们这些带班的老师提出一个命题:班级管理中不能没有服务与人文关怀。朱教授指出:“人文,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注重服务与人文关怀,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与人情化管理。一、诗文赏读,播撒人文精神种子1.创作班歌,强化奋斗进取精神,倡导勤奋创新精神,这正是我带班的宗旨之一。开学初,为了迎接校歌咏比赛,提出并强化“开拓…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有三层含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属于智育的内容,人文精神属于德育的内容。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包括他的科学成就。因此,人文精神是人文的本质。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它是时代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特定环境里各类精神价值的综合。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教育旨在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文精神讨论概况 自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王晓明等人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之后,人文精神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热”和“主体性思潮”之后,中国学术界的又一个热门课题。 起初,讨论只是局限于文学领域。实际上,这场讨论正是由文学界发起的。部分作家、文艺评论家有感于经济转轨时期,商业文化的迅速崛起,文人与文学的地位下降与失落,指出人文精神处于困境之中,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极度失衡,人文知识分子被抛到“边缘”地带,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文学家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向人们描绘了人文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博览会蕴涵有人文精神的主题,人文精神赋予博览会新的灵魂,提升博览会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确立“人文博览”战略思想,是时代的呼唤,人文博览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人文精神是推动博览会的原动力,博览会又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为弘扬人文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互动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制定科学长远而切实可行的“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规划,以文化产业拓展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使人文精神发扬光大,永驻博览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人文”从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科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忽视人的因素,不注重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数学教学本身特有的人文特征逐渐地被淡化。缘此,现行数学课程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而据此编写的新一轮数学教材对此也有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抓住数学内容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扬弃了传统和文化中的神权思想,以注重世事的人文精神取代了社会文化中浓郁的宗教气氛,奠定了人道之礼的基础,实现了中华礼文化从神文到人文的转化。以人文为质的礼文化面向现实社会,注重人际关系的调整,避免了中国文化的宗教化。同时,“仁”、“义”、“乐”对礼的内涵的丰富,强化了礼的教化作用,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移风易俗,凝聚民心,为构筑强固的中华文化长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值得每个人进行学习。戏曲鉴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鉴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人文精神,运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戏曲的鉴赏,不仅能培养鉴赏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充分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在利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循循善诱,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塑造。同时实现学生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人文精神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内涵“人文精神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而“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以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科技教育主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本领,注重体现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推理和思辩;人文精神教育则主要培养、提升人的人文精神,注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