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活动前,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玩耍。我发现结构区里的孩子有拿着材料敲打的.有拼了又拆的,有拿着材料到处跑的……不一会.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还了得.怎么能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呢?我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急忙把材料收进篮子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这时.一直在旁边不愿收材料的皓皓插了一句:“老师,我还要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南昊 《少年月刊》2011,(7):80-80
“妈妈,好了没有啊,要迟到了!”我急得大喊。今天是姑姑的生日,我和妈妈要为她祝贺生日。妈妈看了一眼手表,惊呼道:“这么晚了!”说着她拿起手边的一件衣服穿上,拎起手提包就往外跑。我急忙拦住妈妈说:“妈,空调、电视还没关呢。”“管它呢,又浪费不了多少电,回来再关。”妈妈毫不在意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珍贵的礼物     
“别走,别走嘛!”“不行呀。车票都买好了,而且明天就要上班了呀!” 原来.我姨妈要去成都了。她在成都工作,所以一年才回来一次.这次暑假回来了一个月,明天又要回成都了。  相似文献   

4.
黄红艳 《云南教育》2009,(21):43-43
我是一名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时刻扮演着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既是慈母,更是严师。不久前,女儿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三生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回来后,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什么是人生意义的终极寄托!”女儿的举动,让我十分欣慰。作为家长,我对“三生教育”也有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还她自信     
2005年十月的一天下午,初三(6)班的物理课上,我刚发下批改过的物理试卷,像往日一样开始分析试卷,讲解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位女生举手:“老师,我出去一下,有点头疼”。我以为她去了医务室,很快就能回来,结果五分钟、十分钟……这节课下了她都没有回来!我赶紧去医务室同时又派同学去厕所等地找,结果都不见人影!我很着急一向遵守纪律的她到底到哪去了?终于我在阅览室里找到了她。“你怎么在这?大家都为你担心呢。”“老师,我实在受不了了!”没想到平时一向稳当的她低头在那痛哭起来。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就女孩子,若非痛自肺腑,怎会如此伤心?我悄悄走到她身旁,递上我的纸巾,拍拍她的肩膀,轻轻地说:“想哭就哭个痛快吧,哭完了你会觉得舒服些”。  相似文献   

6.
鲁艳丽 《成才之路》2012,(15):94-95
一直认为“猜”这个词汇不够严谨、科学,故而很少在课堂中使用,多以“想一想”之类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教学中,我使用了“猜一猜”,却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一、案例1:猜出来的课程资源我出差回来上第一节课时,刚上楼梯就有几个学生发现了,他们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惊喜地向班里其他同学广播:“鲁老师回来喽——”然后簇拥着我走进了教室。几个小女孩争相过来搂着我,用清脆的童声甜甜地说:“鲁老师,我们好想你啊!”我被巨大的幸福暖流包围了。还没等我说话,一个小男孩又急切地问:“鲁老师,你去哪了?”我已把这些可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笑着说:“你们猜一猜,鲁老师去哪里了?”  相似文献   

7.
两道又细又长的眉毛,水汪汪的大眼睛,又嫩又红的樱桃小嘴,脸蛋像熟透了的苹果,加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这就是我的妹妹——陈永斌。她今年7岁,在上幼儿园大班。我的表妹特爱臭美。有一次趁婶婶睡着了,偷偷跑下床,赤着脚蹑手蹑脚地去卫生间,拿光了婶婶的化妆品:口红、粉底、睫毛膏、眉笔、腮红。拿着化妆品喜滋滋的跑到我房间里说:“姐姐,姐姐!快帮我化妆!!”我严肃地说:“永斌,小孩子不能化妆!乖听话,回去啊!”妹妹不高兴了,嘟着小嘴说:“嗯?不要嘛!你帮我化妆,我要当公主嘛!”我缠不过只好帮妹妹化妆。我毛手毛脚地帮她涂了口红擦了粉底又涂了睫毛膏,又帮她带好皇冠,穿上公主服。“哇,好漂亮啊!”正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婶婶来了,她二话不说把妹妹带去卸了妆,回来还骂了我一顿,我心里恨死妹妹了。可是转眼看着笑嘻嘻的妹妹,我又心软了。这爱臭美的妹妹真拿她没办法。  相似文献   

8.
“妈妈,我回来了!”透过厨房的门,我看到安妮又一身脏兮兮地回来了。我有点恼怒地想。这次不知她会用什么借口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妈妈,这棉被不用麻烦你了,放着我来叠,你去歇着吧!以后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我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棉被,对她说。妈妈惊讶地看了看我,随后又好像明白了什么,笑着对我说:“萍萍,农校回来你还真能干了不少,还学会帮妈妈分担家务了!”我低下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相似文献   

10.
孙丽红 《师道》2008,(11):56-56
暑假的某天吃晚饭的时候,13岁的女儿对我说:“妈,我明天跟小宇约好了去她家,中午不回来吃饭。”我“嗯”了声,随口说:“哦,又去她家?上星期不是刚去过吗?”女儿说:“她在家闷得长蘑菇,叫我明天去一起做功课。……不过不如让她来我们家,礼尚往来嘛。”淡淡的一句,女儿说得波澜不惊。但突然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瞧,她居然懂得了“礼尚往来”!虽然我不属于顶级好客的妈妈,但对女儿的首次主动邀请马上表示出积极态度:“对呀,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午老妈下厨,告诉她在咱家吃饭。”女儿说:“吃饭是小事,来了看情况吧。我先打电话约她地铁口见!”哟,还挺老练的。  相似文献   

11.
对妈妈,我是又怕又爱的。印象中,妈妈的脾气就像爆椒。每次惹她不开心,她都咬牙切齿地板着脸,样子可怕极了。要是打起人来,一点都不含糊,我好几次被她关在门外,哭天抢地。那一刻,真想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后来我对妈妈说,小时候你打我的情景给我留下了阴影,妈妈笑着回答我:“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啊!”或许,我是真的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7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相似文献   

13.
“上课不能没教室,大家想个办法吧!”听了斑马老师的话,大嘴兔子眼睛一亮:“我有办法!”说着,她转身就往家跑。不一会儿,一个泥股溜秋的东西跑回来了,一边跑,一边喊:“我把兔子窝扩大了十倍,可以当教室啦,快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4.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相似文献   

15.
案例分享 案例1:刚升入高一的小伟(化名)对我说:“老师,我思考了好几天了,我准备辞去班长的职务啦。”我真诚地回应道:“那真的很遗憾,因为我觉得你是这么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你们班主任也应该很惋惜。”“她会这么想吗?才不会呢!我感觉她恨不得我们都辞职,在她眼里,我们都是垃圾,没有一个是材料!”  相似文献   

16.
我休完四个月的产假一回到二年级A班教室,学生们立刻欢呼:“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做了妈妈又回来教我们学习了!”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快要下课了,我照例让学生质疑:“大家还有什么东西要问吗?”班长犹豫不定地把手举起又放下,在我的眼神鼓励下,她才扭扭捏捏地提出问题:“张老师您做了妈妈,您生的孩子是弟弟还是妹妹?可爱吗?大家都很想知道。”我笑着说:“哦,是小弟弟,当然可爱了。”并示意她坐下。可是她又把手举起说:“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远远见你抱着孩子,想跑过去看看你又不见了。星期六我想和妈去你家做客,…  相似文献   

17.
苗苗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宝宝。教育活动时,她喜欢在一边“闲逛”,我请她坐好,她象没听见一样,有时干脆自己到一边玩玩具,对于她我常常是束手无策。一天下午户外活动时,她不和小朋友牵手,旁边的几个小朋友都来告她的状。“老师.苗苗不和我牵手。”听到小朋友告她的状,苗苗回头望了我一眼,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了,我一反往常把她抱回来的做法,而是对大家说:“苗苗去帮老师放东西。”说完我把在户外玩的玩具放到苗苗手里几个,然后请壮壮当她的小帮手,让他们俩一起去放玩具,他们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杨登荣  吴琼华 《红领巾》2009,(6):I0004-I0004
奶奶从外面打工回来了,我发现她那张憔悴的脸上又长出了几条深深的皱纹。我心里一痛,脑海里浮现出奶奶拼命工作、拼命挣钱的样子,我好想对奶奶说:“谢谢您,奶奶,您辛苦了!”可是,我总是说不出口。  相似文献   

19.
笔者立足“以科学的材料投放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园特色,借助我园科技创新室中的球和杆材料,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原创了大班科学活动“球和杆”。本次活动着重让幼儿在玩中感知、发现球和杆的特征及其旋转连接的方法,并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连接运动器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以下是我开展“一课两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相似文献   

20.
炫耀     
罗西 《课外阅读》2010,(11):64-64
我女儿三岁时,遇见一个同龄女孩对她肆意显摆。女儿一气之下,也炫耀:“我爸爸会给我买裙子,有好多花的!”对方更胜一筹:“那有什么,我有两个爸爸!”原来,她妈妈是二婚。女儿气得哭着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