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2.
上学期中途,初二的国文先生病了,我去接替他,上完第一堂课后,我告诉学生们下次讲「小二黑结婚」她们却说:「讲那一篇,多没意思」,「我们早看过了,有什么可讲的」,「换一篇文言的多好?」这说明目前一部分学生,还对古文,感觉神秘有味,这种情况,正是决定我这半学期工作重点的根据,第一、要粉碎学生认为国文是翻译古文的看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谈话课上,老师问:「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帮助妈妈做了些什么,」孩子们抢着回答:「我帮妈妈洗碗了。」「我帮妈妈摘菜了。」「吃饭时,我分碗筷了。」「我倒垃圾了。」「我洗手绢、洗袜子了。」「等等。唯独露露低头不语,用力玩自己的手指。老师见她不高兴,就过去轻声问:「露露,你怎么不说话呢?」这一问问得露露的眼泪扑籁籁往下掉,她一边抹泪一边说:「妈妈不让我做!」老师立刻安慰她说:「我知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尚安事客!」课本注释:「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一些古文选读本对此句的注释也大体与课本相同。如《历代文选》注为:「还要宾客干什么呢?」《古代散文选》注为:「还用门客做什么呢?事,用。」显然,以上注释都将「事」训为「用」。将「事」训为「用」,古籍中未见例证。我倒认为莫若将「事」仍作「侍奉、供养」解。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庄暴见孟子》一文中,有一段孟子与齐王的精采对话:他日,(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从引文可知,这一段文字完全记叙孟子与齐王的对话,书面上用「曰」字分别引出二人的淡  相似文献   

6.
秀才读别字     
曩有一秀才,喜读书,然别字甚多。一日,适有友人造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水许》。」友人异之,曰:「书亦甚矣,然《水许]一书,实所未闻。请教书中所载,均为何人?」答曰:「有一李达。」友曰:  相似文献   

7.
根據普希金專家的指示和北京師大同學試教「紅領巾」的經驗,在語文教學上,我們摸索著進行了若干方面的改革。在這裏,僅將有關語文知識教學方面情況,簡單地介紹一下,供同志們參考。首先談談解釋詞、字的情況。在初中語文第一冊「李官祥」一課裏,我們提出了十六個生字生詞,然後依從課文順序,邊啓發學生邊加講解,也就是說,解釋詞字也是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如講課文第一小節的生字、生詞時,教師問:「李官祥是那個煤礦的工人?」學生答:「是陽泉煤礦的老工人。」即板書「陽泉」二字,並張挂事先制好的「陽泉位置圖」、指出陽泉的位置、出產及其在新中國建設中的地位。繼續又問:「李官祥在煤礦裏是管什麽工作的?」學生答:「管劈炭、推車、加煤鬥等  相似文献   

8.
音乐小幽默     
遗嘱朋友:「夫人,你丈夫死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他的横笛和他同葬,你以为如何?」夫人:「哦,幸亏他不是一位钢琴家!」  相似文献   

9.
一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是青年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務」。而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我班有許多學生對學習目的是不明確的。我會和幾個學生談:「你將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的說,還沒有想到;有的說,出校後掙點錢養家;有的說,願意當醫生,因為乾淨、輕巧、還掙錢多。……可以肯定,學習思想模糊,是學生不認真學習、粗枝大葉的重要原因。因此便需要使學生看到祖國未來的光輝前途,樹立為祖國而學習的遠大理想。我曾給他们講:「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軍校學生的幸福」、「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劉胡蘭小傅」……的故事,以馬特洛索夫和卓婭的崇高理想吸引學生。然後又通過各種  相似文献   

10.
出题与解题     
大凡当教师的都懂得,出一道题目,自己就得先解这道题目。如果自己也解不上来,那是要出「洋相」的。出题必须解题,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然而有的时候,情况往往不同,大朋友只管出题,小朋友只有解题的份儿。如果解题的反问一句,出题者就会怫然。鲁迅先生在《难答的问题》文中就试了一下,他写到有些大朋友向小朋友讲武训求乞兴学的故事以后,出题道:「小朋友,念了上面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鲁迅忍不住代小朋友反问:「大朋友,你讲了上面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倒也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11.
叶挺入党抗战期间,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囚禁了五年。一天,国民党特务走进囚室问叶挺:「叶军长,如果你能出狱,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叶挺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我能出去,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六年三同四日,叶挺出狱了。在中共代表团召开的欢迎会结束后,夜已经很深了,叶挺思绪万千,挥笔拟好电文给毛泽东转中央委员会,请求加入中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五月,史達林同志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紅軍學院學生畢業典禮大會上的演說中,提到應當特別重視人材,特別重視幹部的問題。史達林同志特別批評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人存在著一種「豈有此理」的對待人材的態度。本來,我們應該對於在我們革命隊伍中的無論「大」「小」工作者,都要表現出最關切的態度,都要殷勤地培植他們。可是,有些人對待人材竟是一種「官僚主義的刻薄態度」,一種「簡直豈有此理的態度」。史達林同志隨即談到了一個很深刻動人的故事,他說: 「說到這裏,我回想起了我被流放在西伯裏亞時所碰見的一件故事。這是在春天漲水時發生的。當時有三十個人跑到河裏去撈取波濤洶湧的大河所沖下來的木料。到黃昏的時候,他們回到村莊來了,可是缺少了一個同伴,當我問第三十個人在那裏時,他們就冷淡地回答道:第三十個人「留在那裏了」。我問:「怎麽會留在那裏呢?」。他們又同樣冷淡地回答道:「那還要問什麽,  相似文献   

13.
一年来我每次给职工同学上课,老不如给日校孩子们上课,心中坦然。同学们的流动性,时常又使我怀疑:「是不是教学上有问题?是不是对他们没有帮助?」为此,经常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或作短时间的谈话,虽然由他们口里可以知道一些,但没有具体不满意的地方,所以使我非常不放心。后来我便研究怎样才能更满足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习作这一「信息宝库」来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于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来说,的确事半功倍。我们班的刘×同学,有几天总是闷闷不乐,上课老走神。后来,我从她的生活速记中得知,她和妈妈为开冰箱一事发生口角,说妈妈不该不相信她,骂她是坏孩子。她在习作中问道:「我是一个坏孩子吗?」  相似文献   

15.
如此「視察」吃午飯的鐘聲響了,王、李兩位老師走入飯廳,發现隣桌上少兩個人,一位是校長,一位是教導主任。王:「今天校長和主任怎麼不來吃飯呀?」李:「聽說上午江蘇省教育廳來了一位視察員,校長和主任大概是陪他去了。」正說間,迎面的玻璃窗前,有位工友同志端着一個捧盤走過,盤上冒着熱騰騰的香氣。王、李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向捧盤裏看了一下,原來是一碗紅燒肉,一盤煮鏈魚,一缽清燉鷄,還有……。王老師向那位工友同志問道:「喂!老林,送到哪兒去呀?」老林邊走邊答道:「校長的房間裏。」這樣,王、李兩位老師才明白校長和教導主任為什麼不到飯廳吃饭的原因。一連三天,校長和主任都沒有到飯廳來吃飯,這也就說明了這位視察先生還沒有走。王、李二人又談起來。王:「從校長那兒可會聽說這位視察先生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嗎?」李:「據說是普遍了解情况,重點調查去年兩班新生的成績。」王:「那就奇怪了!既然是普遍了解情况,為什麼其他的師生員工一個也沒有見過他的面呢?重  相似文献   

16.
一次,古希腊的的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我们提出的问题您都能回答呢?」捷诺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同心圆,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懂吗?」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严肃音乐已经过时了,流行音乐才是最时髦的艺术。」更多的人则认为:「严肃音乐,特别是交响乐,只能供少数人欣赏,没有通俗音乐大众化。」听听这些说法,再看看当前严肃音乐所处的窘境,人们禁不住要问:「严肃音乐该向何处去?」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墨守成规,高高在上。使自己长期处于曲高和寡的处境,最终走向自我窒息,另一条是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下积极革新形式,开创蹊径,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几天,一位家长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告诉我:「孩子说,班里来了个大眼睛老师,长得可好看呢……」第一次听到如此甜蜜的赞美,我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腾云驾雾似地来到孩子们面前,从嘴里脱口蹦出三个字:「孩儿们……」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 湖北省编小学六年级《自然》课本第二课《气象谚语》里有二条谚语: 一、「未蛰先蛰,四十五天阴湿。」其中「未蛰先蛰」是什么意思? 二、「西风入夜静,掼稻人高兴。」这条谚语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讲清基本概念,必须抓住「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往往又是难点,只有突破难点,才能较好地理解基本概念。 在讲一个基本概念之前,我总要先考虑这个基本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讲清「关键词」。如讲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一课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时,我先叫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