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记得我刚上中学时,学习科目和课堂课外作业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天真好玩的我感到很不适应。几周后我发现,老师只布置作业而不检查,我便开始不交作业,老师偶尔抽查发现我没交作业,免不了要指责我,可是过了一周后,我又发现老师只说交作业,并没有批改作业,于是我便开始玩弄伎俩,在  相似文献   

2.
我在办公室备完课,想放松一下,朝窗外一望,本应在电脑房上课的晓钟、晓福在篮球场上正玩得高兴。我赶忙下楼,把他们叫过来。细细一问,才知道这节课共有五名学生逃课,还有三个女生留在教室做作业,他们的理由是:老师讲的知识大都懂,加上最近电脑房有几台电脑在维修,去了也没有电脑,不如打打球、做做作业。我一听,说得还挺有理,我说:“我要考你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校,上电脑课时可以不去啊?”他俩抓耳挠腮思考起来,“没有电脑的学校。”我摇了摇头,“没老师的学校。”我又摇了摇头……我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去找班上的同学讨论,明天再回答。第…  相似文献   

3.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问题学生”不再只看结果怎么样,而是从过程人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相似文献   

4.
场景一: 张老师正教小朋友一首新歌。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一边听老师弹琴.一边学唱,只有丁丁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他一会儿推推旁边的嘉嘉,一会儿转过身来,趴在椅背上,看着后面的墙发呆。张老师看了看他,没理会。没多久,丁丁突然站起来,跑到张老师身边,在钢琴上用力敲了几下,钢琴发出一串杂乱的声音。小朋友开始笑起来,张老师生气地拉开丁丁,说:“请你回到座位上!”丁丁一边笑一边跑回座位。但没一会儿,丁丁又站了起来,跑到窗户下,拿起桌上的串珠玩了起来。几个小朋友大声叫道:“老师,丁丁跑开了!”张老师看了看他,说:“不要理他,我们就当小二班没有这个人。”说完领着小朋友继续唱歌。丁丁没有回头,专心地玩着串珠。  相似文献   

5.
我是“虫”     
4月11日 晴 我是一只虫,一只与众不同的虫。 我是一只虫,一只网虫。每天,只要写完作业,我就会打开那硕大的“E”,傲游网络的海洋。在网上,我能结交好友,也能玩游戏,还能做课件……更方便的是,老师都开始让我们用网络写日记呢!  相似文献   

6.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相似文献   

7.
我算是一个老师眼中标准的好学生,每天穿校服、准时交作业、不早恋、不逃课、不打架……成绩也很好。可最近,我开始羡慕那些“坏”学生。  相似文献   

8.
解志斌 《辅导员》2014,(6):27-28
“解老师,咱们班的师某某同学在课堂上不但不听讲,还总是捅前边的同学,也不让前边的女同学听讲……”英语老师怒气冲冲地来告状。“解老师,咱们班的王某某同学不管我怎么说就是不写科学作业。”科学老师也气呼呼地来告状了。唉,其实,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又何尝不是变化多多呢!  相似文献   

9.
李倩 《教师》2011,(25):13-1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师”这个富有深意的字眼.“老师”那崇高的形象便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灵,使我立志塑造相同的美好风景。多年之后走出校门,我就携着满腔的热情,登上百年长郡的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圆梦之旅。  相似文献   

10.
“老师,再见!”下午5点30分,被我留下来改正作业的小海背着书包,高兴地和我挥挥手,走出教室。望着他的背影。我心中有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1.
张珂 《考试周刊》2012,(28):105-105
镜头一:在午休楼上,几个没完成英语抄写作业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伏在床上写作业。(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英语作业被动完成。)镜头二:课间10分钟,英语老师把小黑板挂出来,几个同学小声议论:"下课时间又抄小黑板","我最讨厌抄小黑板的作业","我看不清楚,我的眼镜又要换了"。(学生对英语综合作业不感兴趣。)镜头三:在老师桌面上堆放着三个班的三种英语作业:活动手册、听写、抄写共450多本,老师正紧张地批改着。(英语作  相似文献   

12.
《时代数学学习》2004,(9):F004-F004
一年来,不少老师、同学们来信、来访询问“问题征解”何时重启,特别是不少教育行家认为我刊的“问题征解”是“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在竞争中享受成功……”的好举措,恳切地建议我刊,克服困难尽快重启“问题征解”栏目.这不,新学年伊始,“问题征解”又和同学们见面了,希望大家喜欢它!  相似文献   

13.
韩英 《班主任》2010,(5):26-27
小烨是我班的一名借读生,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喜欢思考有难度的数学题,喜欢与同学争论问题。可是到了初二,我发现小烨变了,变得不爱学习,作业拖拉,行为懒散,经常无精打采,一问三不知,成绩一落干丈;和同学间的关系也很紧张,情绪易冲动,经常在一些小事情上和同学闹矛盾、打架;老师批评他时,他表情冷漠,无动于衷……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是“野孩子”。  相似文献   

14.
吴毅松  叶柱 《云南教育》2005,(19):57-59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相似文献   

15.
乐兵 《江西教育》2006,(11):44-44
半年前,我对文新这孩子几乎要绝望了,全班就他一个人总是不完成作业。发现这一情况后,我曾找文新的前任老师谈,所有的老师都表示既痛心又无奈,因为,从未见过他完整地写过一次作业。  相似文献   

16.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有位学生叫小海,从初二开始就很令老师们头痛:作业不做,考试全是白卷,极易与老师发生矛盾,如果他看着哪位老师不顺眼,就会当堂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来台,然后扬长而去。接这个班时,前任班主任告诉了我他的情况:他的父亲离过两次婚,找了三个媳妇,每个媳妇都生了一个儿子,小海是第二个媳妇生的。他从小跟奶奶长大,他父亲的店铺虽然与他奶奶家是隔壁,但他从不去他父亲那里。他的亲生母亲与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关系非常紧张,恰巧又再嫁给了本村人,因此孩子在其中就成了他们斗争的一颗棋子。  相似文献   

18.
孙红霞 《河北教育》2006,(12):33-33
“老师想不到平时不爱画画的你会画得这么好,说明你绘画功底不错,我多么想每次作业都能够欣赏到你的画啊!”这是我写给一位经常不愿意交美术作业的学生的评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给这孩子莫大的鼓舞,连续几次,不但作业按时完成,质量也相当高。这种让美术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改变了传统作业批改中一个大勾加等级的简单做法,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关心他。二是丰富了作业的内涵,使作业的过程变单纯的巩固知识为知识与品德并重的过程。三是避免了学生面对老师的尴尬场景。那么,如何让作业本更好地会“说话”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爱敬 《班主任》2009,(9):41-41
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早自习两名学生迟到,政教处请我去领人;上午检查发型,3名学生不合格,扣除德育量化成绩3分;语文作业7人未完成(其中竟然有我的课代表);数学老师反映有人上课不带书;历史老师发现课上有人玩手机;地理老师告诉我有人在课堂上睡觉……  相似文献   

20.
胡适认为:“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成果累硕的今天,在矫正错误的教学行为,完善教育思想的当下,作为教育领域中永恒而又稳固的三维空间出现了盲点,那就是家长、学生和老师在教育与被教育、他教与自教时出现的“问题”——姑且诊断为“问题家长”、“问题学生”和“问题老师”。在病情蔓延恶化之际,提高认识,唤起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