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尝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音乐,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环境,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不随意注意仍占优势;又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陈旧教法的枯燥性,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做好低幼衔接,让学生乐学、会学,是摆在低年级教师面前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的年龄特点,课前为了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  相似文献   

2.
人们习惯的看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最为容易,不需要教师有多高的素质和水平,不就是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吗?其实不然。一年级是人生正规学习的开始,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可影响人的一生。一年级学生对学校的规范不太了解,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就必须重视组织和管理。集中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培养他们学习的恒心,使之遵守课堂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正是天真灿烂的年龄,好动、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等都是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点.但他们自身也有些让老师们感到头疼的缺点,比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冲动、做题不细心等.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刚离开幼儿园不久,常规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像是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他们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本文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提高其数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彭慧 《儿童音乐》2013,(2):56-57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很多音乐老师常常抱怨纪律太差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真差,等等。殊不知,一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学生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校门,没有聆听意识,没有规矩意识,上课好动,尤其音乐课孩子们觉得更放松,更难形成常规意识,一个不小心课堂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习惯尤为重要。1、亲密接触,拉近距离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往往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往往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哪一科。他们不喜欢成天板着脸的老师,太过威严就会产生距离感,使他们敬而远之。他  相似文献   

6.
一、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课需要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这既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也与外界因素有很大关系。音乐老师一进课堂,呈现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音乐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7.
我校体育教研组对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音乐,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音乐故事:配乐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例如,在一年级新授象行教材时,开始录音机里传出:“长长的鼻子粗壮的腿,两只耳朵象两把大蒲扇,一扇一扇的。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笨承。你猜,这是什么动物?”这时学生们悄不自禁地一齐喊:“大象。”“对,是大象。”录音机里继续放道:“你别看大象那么笨重,可走起  相似文献   

8.
“共振”,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间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一、巧设悬念,使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和谐共振”大多数学生开始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但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凡事爱问个为什么。如果课堂上教师巧设悬念,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校承担的课题“分层区别教学”研究实验的精神,我在音乐教学中,将故事、律动、游戏、表演、图画等诸多形式引进课堂,融音符基本训练技能于唱、玩、敲、动之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激情养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但如果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差生也能保持注意力相对地稳定和持久。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1.律动导趣刚上课…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主要思维特征是直观的形象思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让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思维被限制,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提升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从"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三个方面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问题一直是青少年在学习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所做的“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显示:仅有39.7%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对高考复习中的学生而言,因为压力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更令人担忧。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箭牌注意力家长课堂”在北京一所中学举行。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优秀学生代表与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济济一堂,  相似文献   

13.
一、课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1.游戏激趣。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分心,如果课堂上只是按部就班地识字,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识字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如开火车、对对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推广和普及改变了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小学生的课堂也在不断转变,新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呆板、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积极的表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好处,这种前进的态势着实令人欣喜。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很多教师认为他们的注意力应该较低年级学生更有持久性,但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的声音却时有发出。学生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指令不听或者听不明白;二是课堂教学秩序会很乱;三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这个现象的原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一定的持久性,但毕竟他们的身心处于上升发展期,很难保证每一个  相似文献   

15.
董岩 《教育艺术》2010,(1):80-80,79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经常会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如何吸引学生学习。让他们爱学、愿意学、快乐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打造“快乐课堂”能够营造出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6.
杨丽纯 《考试周刊》2012,(85):52-53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入学就要接触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事。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采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还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拼音的方法.让他们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是六七岁,这个年龄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很多学生不太能听懂老师的话,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学习文具等,还有的学生精神不够集中。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四十分钟内持续认真听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育家曾说:“注意力是我们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学生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游戏能让教学"动"起来,而儿童成长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喜爱游戏。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以各种各样的游戏贯穿课堂,看到学生眼睛流露着兴奋和激动,也坚定了我打造"动感"英语课堂的决心。1.动感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让他们几十分钟里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运用游戏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贪玩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