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流派包括当前西方主流学派的理论基础。从二差异的原因角度出发,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评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并对这个争论在我国的影响作一阐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从资产阶段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中寻求出路,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将这一理论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以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背景,凸显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为背景,强调了交换关系的社会化过程的经济学意义,但他只是从价格竞争这一经济学维度来理解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内涵;马克思对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超越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他以社会经济形态内在矛盾性的视角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单纯经济学思路,同时也超越了人本主义者的物化批判思路,从而把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学术层面。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在哲学方法论上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从历史性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经济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提出来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规律。马克思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石的整个经济理论大厦,因而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当今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又要充分考虑复杂劳动和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价值形成及收入分配方面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再认识。认识过程中应注意,新知识、新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服务业劳动只是部分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略论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陈振羽古典经济学家在对劳动价值的研究方面作了重要的贡献,为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有着重大的缺陷。我们探讨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正确认识其贡献和局限性,对于深入地学习马...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四个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发展所面临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语境的重新构建,寻求劳动者自由而全面解放,建构合理而完善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在新时代继续指引社会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价值研究上的实用主义倾向是持续百余年价值争论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抽象的分析工具,应该看做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事实上,马克思的价值分析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分析是互补的。我们应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整合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一个经济学理论,但又不仅仅是经济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经济学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从哲学角度对其意义争价值进行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就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科学性所在,从而确立劳动价值论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从哲学角度研究,就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劳动作为人类本质的意义以及劳动价值论是如何从经济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劳动价值论的意义探寻,有利于今天如何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约翰·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剥削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罗默剥削理论,这在中外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罗默理论影响到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影响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罗默理论进行分析,理清理论思路,更好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以发展的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商品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起点。土地虽然没有价值,但土地具有使用价值芨价格,因此,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城市土地。商品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深化城市土地使用权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没有劳动价值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科学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今天,劳动价值论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也应根据现实的需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历程中,关于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核心问题,并派生出两条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径。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只充当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创造社会财富。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深入探索与全面比较两派理论的思想演进、分析方法等,对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奎 《教学与研究》2007,2(5):24-28
范式概念的引入无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清晰界定,表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硬核"的背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含义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同时,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地租分配不合理等若干问题。同时马克思地租理论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应合理分配地租、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受众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史考察,引发了数字劳动有无"物质性"的争论以及是否存在异化和剥削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物质性劳动的基础地位,同时,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数字劳动者依然遭受着异化及剥削,这种生存境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科学把握资本逻辑,从共享上规范数据所有权,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出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教材是基于整合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基础上首次编写的。笔者认为在理论阐述上有几个问题尚需完善并提出来讨论: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中“物质观”、“实践观”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理论范式与哲学理论中“真理”、“价值”及其关系的阐述问题;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与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