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总是给学生"碎片化"的印象,似乎没有什么知识体系,也没有什么整体框架和设计。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学传统上以篇章为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有其强烈的独立个性和文化价值,让整体感很难形成,即使是一个专题内的作品也是如此。今天讲《赤壁赋》,重人生思辨;明天讲《阿房宫赋》,重历史感悟;后天讲《滕王阁序》,重个人际遇……学生怎么会有整体感?二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取舍。  相似文献   

2.
<正>说理性文章,就是分析问题、讲明道理、进行论证的文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说理性课文。这些说理性文章,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也就成了被语文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们只把这些文章放在单元中教学,仅关注文章在单元中的主题,而忽视了这些文章的文体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人文轻工具、重文体轻趣味、重结果轻过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的弊端:教材上"重科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应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并围绕该课程的教材改革,阐述了构建立体化教材的基本思路,力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满足社会对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人文教育,倡导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初中历史课程,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材的设计意图等方面,其人文教育的色彩越来越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把历史学习过程与认识中国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既是《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为  相似文献   

5.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学生首先接触的基础学科与必修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小学阶段的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特点。在教师的悉心引入下,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课本与德育渗透之间找到契合点,或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上面,重"教书",轻"育人"。为了平衡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这门学科,发掘教材中有关德育的素材资料,争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是社会对历史教育的一个共同疑惑。汪瀛老师以株洲市四中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导学案、多媒体等为载体,设计出多个富有思辨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对这一疑惑的解答。他诠释了自己与许多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终极追求:"反思历史,关注现实",即"用历史智慧启迪现实思考"。汪老师说:"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但教师的教学追求投射到现实教学中又是  相似文献   

8.
张荣 《甘肃教育》2014,(13):122-122
正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文章改编自庄子寓言《井底之蛙》,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教材曾有选编,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将原文中的龟化身为鸟,并以充满童趣的对话进行叙事,活化了文本,为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引导想象,感悟寓意增添了生趣。立足学情,教学的重点在识记、在理解、在朗读,要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中得法,学中用法。换言之,"教师引导如‘坐井’",学生得法知‘方圆’",但"坐井知方圆"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自古就有,后来受到科学教育的强烈冲击。但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些价值是自然科学无法比拟的,因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历史课程标准》都强调人文教育。最后,提出历史与社会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建议: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二要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三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数学教学存在"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评价时"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任务上"重积累,轻理解";教学范围上"重教材,轻延伸";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像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  相似文献   

12.
赵霞 《语文天地》2013,(19):77-78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只重分数重技能的教育观,积极探寻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领域。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也强调指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综观江苏省近几年高考作文: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6年"人与路",2009年"品味时尚",一直到2010年"绿色生活",2011年"拒绝平庸",2012年"忧与爱"等,越来越彰显对学生人  相似文献   

13.
张木忠 《考试周刊》2014,(46):189-189
<正>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提倡自主学习,课改内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然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不足,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更轻学法指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一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笔者所在的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室,在一次"送教送培"的下乡活动中,通过《狼》(2016年教育部审订义务教育七年级第五单元第20课,以下简称"部编版"教材)一课的示范教学,获得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好评。笔者以为,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并非仅仅得益于教学设计多么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多么科学先进、教法多么灵活多样、课堂多么花哨热闹,而是取决于教学以为学生服务为出发点,根据学情,遵从学生实际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及应试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帮助学生在终身学习中习得方法和提高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谢洁琳 《文教资料》2012,(10):45-46
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分别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可见这篇童话的分量。但是,编者对人教版七年级《丑小鸭》一文的删节存在不妥之处。由于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开头的删节处是整篇童话内蕴完整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教材编选时对《丑小鸭》一文开头的删节是得不偿失的。教材编者对经典童话的删改必须慎重考虑,教师对童话的教学也必须真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  相似文献   

16.
"教什么"和"怎么教"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最大问题。读懂编者意图,读懂文本和作者,依据学情,贴着文字,贴着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实现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是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运用这一手段,教学《卖白菜》,紧抓"穷""人""泪",收效甚佳,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若要提高教学效益,教师既要分析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同时也需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已有知识与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还需注意课堂小结,以深化认知,巩固知识.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教材分析,教师可把握本课知识在教材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学情分析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若缺乏学情分析,再好的教学目标都如空中楼阁.当教师真正分析学情时,他们才可以理解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已有知识与经验,从而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若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则需注意分析教材与学情,优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怎么教?这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怎么教"涉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而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呈现。在进行《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时,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与实践: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定位;研究学情、教情,适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语文课堂的"智慧链";采用"群文阅读",实现以"一"带"群"。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重知识轻情感现象,导致学生知行不合一。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感受—感悟"过程中,外在经验与内在经验相互碰撞,学生产生共鸣与领悟,获得认知和情感升华,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用心分析、确定并细化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预定了教学方向。思想品德课要实施好情感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的情感因素,做好学情分析,并结合课标和学情,确定并细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  相似文献   

20.
根据课程结构,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运用的是“情境法理阐释”的教学范式。但在情境设计环节,教师存在重法理轻体验、重实证轻思辨、重逻辑轻生活的现象,与学生经验脱节的“离身情境”影响教学实效。广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问题,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法律与生活》教学,并对教学中如何设计具身涉法情境,以及具身情境的目标追求进行多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