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人造"跳板"。2015年11月2日,是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15周年纪念日。从建设设想的提出,到探索、设计成功,再到使用,人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国际空间站。这些年里,国际空间站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还是请今天的主讲人——国际空间站,给我们讲述这15年里它记忆深刻的那些故事。自豪我渐渐长成了"大个头"1983年,美国出于军事目的,提出了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想法。可凭当时美国一国的财力和技术,建设我的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即使美国折腾了10年,我还是一个人类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正夜晚,地球变成了一个闪亮的球。从国际空间站上看,地球表面灯光闪烁。2012年6月,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唐·佩蒂在国际空间站拍下了这个画面。随着地球的旋转和国际空间站的运动,城市的灯光就像黄色的条纹;蓝色的斑点是闪电,就像闪光灯一样闪耀着。大气中的淡绿色微光被称为"气辉"。这些光是白天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激发大气层中的氧原子所释放的光。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夜晚的天空似乎以空间站为转轴,在右上角制造出了旋转的星轨。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许箐 《百科知识》2009,(10):21-22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联合筹建的,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自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居民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至今已有19批长期考察组到达国际空间站了,每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工作约半年左右。此外,还有临时到国际空间站造访的各国航天员,以及一些付了高昂门票的“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5.
吴米麓 《今日科苑》2007,(19):74-75
2007年8月26日,江苏省南京第三高级中学的学生代表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上演了一场"天地通话"。这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堪称里程碑式的通联。据了解,这次空间对话筹备于2005年4月份,2006年6月提出申请,10进入等待名单,2007年8月26日才得以实现。此外,为了这次10分钟的对话,南京三中前后投入经费16万元。那么,如何才能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通话?需要做哪些准备、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保证通联顺利?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先是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才为12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1-I0002
新华社莫斯科5月29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29日宣布,搭载新一期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已抵达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成功“入住”空间站。莫斯科时间29日6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0时30分),搭载国际空间站第36/37期考察组成员的“联盟TMA-09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约2小时后,过渡舱门打开,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6名航天员显示出了种菜方面的才能,他们在空间站种植的生菜喜获丰收。美国东部时间8月10日上午11时15分,航天员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的紫叶生菜,在空间站上从事了一年研究工作的凯利说:"味道好极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小瓶的浓橄榄油和香醋倒在生菜叶子上调味,就像平常人们把番茄酱和芥末倒在热狗上一样。科学家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视为人类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进行探测迈出的重要一步。太空农场基地国际空间站是目前长期载人飞行的唯一航天器。全站总质量约为400吨,桁架长108.4  相似文献   

9.
一些科学实验是完全不能在地球上进行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原因之一。国际空间站是一座全天候的微重力研究实验室,人们已在那里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例如,1997年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承担着超过80项的科学实验。而科学家们认识到:在太空很多事情运转起来与地球上是不一样的。火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地球上,在1g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于热空气上升使得火焰呈现出泪珠状。然而,当它处于一艘太空船的微重力环境下,火焰就破裂,分成像UFO一样到处飘来飘去的小球。它们几乎不需要燃料就可以燃烧,研究人员很愿意将其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是国际空间站忙碌的一年。11月,大家庆祝了人类连续20年登上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空间站已经接待了242人,3000多项科学实验。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范围从微重力中不断增长的萝卜到在空间站上捕捉360度生命镜头,到监测我们的星球。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空间站科学图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1.
回谷 《今日科苑》2011,(20):68-71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10国联合研制的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已经在太空中安全运行100多天了,整个空间站将在今后5年内建成。这个空间站建好后第一批实验研究项目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在国际空间站内的俄罗斯宇航员Alexander Kaleri曾听到巨大的哐当响声。Kaleri认为这响声不像是发自设备故障,而是似乎来自密封舱外边。在2004年4月,国际空间站的机组人员也报告听到类似的哐当声。美国航空航天局无法肯定这些声响是否真的是由于太空垃圾撞击空间站,然而这些声响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轨道碎片威胁的关注,因为这些碎片能够像飞弹股打中空间站。  相似文献   

14.
太空是寒冷无菌之地,宇宙飞船就不同了。国际空间站已经9岁了,它可能会滋生更多微生物,对居住在其中的人员及空间站本身构成威胁。更令人忧虑的是,科学家已经发现,宇航员的免疫系统在太空旅行中有受到削弱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组装太空站     
际空间站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个由各国合作建设的载人空间站。世界各个在航天方面有实力的国家都参与到这个国际航天项目中来,其中美国、俄罗斯是主导国家。为建造国际空间站,美国已经进行了多次航天飞机发射,如“奋进号”航天飞机,曾为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安装加拿大研制的机械臂,这个19米长的机械臂将承担空间站今后建设任务中的许多重活,大大减轻了宇航  相似文献   

16.
太空摄影师     
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着陆,美俄3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近6个月后,重返地球。这3名宇航员自2002年11月开始一直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他们原定于2003年3月初返回地球,但由于“哥伦比亚”号失事,他们的归期被迫拖延了两个月。4月2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接替了他们的工作。这3名宇航员分别是美国的佩蒂特、鲍尔索克斯和俄罗斯的布达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2,(10):68-70
微生物侵入空间站俄拟启用特殊装置紧急应对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这些微生物可  相似文献   

18.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  相似文献   

19.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8):7-7
空间站厕所价值上千万美元太空中的厕所可不像地球上那么便宜,美国航空航天局最近向俄罗斯购买一套国际空间站上专用厕所系统,就需要花费19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2,(11):7-7
国际空间站远离尘世,似乎与病菌、微生物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无关联,然而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危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科学论坛上透露了该消息。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称,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空间站结构造成灾难性后果。它们不仅会损伤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