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郎织女”故事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具有强烈的“异文性”特征。音乐剧《鹊桥》剧本创作根植于“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经过广阅异文版本与深研叙事演进,以吸纳继承和创意改编的路径对“牛郎织女”故事进行“对内抒情”“对外叙事”的音乐剧唱词创作、人物角色高度“拟人化”塑造、戏剧“愁苦因子”铺撒、戏剧“临界绝境”设置以及“戏剧裁决”之“绝境突破”技法运用,实现了对戏剧人物角色的深度刻画与叙事情节的层级推进以及“牛郎织女”故事在当代语境下的新述与再释。  相似文献   

2.
转眼又到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已经是2005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样……银河的一边,牛郎披着牛皮,带着他的儿女们飞奔而来。银河的另一边,织女也加快了脚步。他俩终于碰面了。“牛郎哥!孩子们!”织女激动地大声喊。“织女妹!”“妈妈!”牛郎和孩子们也兴奋地叫起来。又是整整一年没见面,牛郎和织女互相倾诉着思念之情。说着说着,织女伤心起来:“牛郎哥,王母娘娘太狠心了,她无情地拆散了我们,只允许我们一年见一次……”说到这里,织女不由得哭起来。“织女妹,你别哭,明天我就去求玉皇大帝,让他老人家成全我们。”…  相似文献   

3.
《诗经叫、雅·大东》鸣织女、牛郎之不平,所谓织女“不成报章”、牛郎“不以服箱”,这就透露了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相会之故事雏形。尔后有天帝为织女主婚,以释织女之怨情,并解孤独。由此切入,就敷衍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东汉以来大量有关记述神异和习俗的典籍,只把牛郎、织女“限河梁”当作故事的前奏,而把鸟鹊填桥以渡牛郎、织女相会视为故事的圆满结局。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七夕佳期”当成喜庆节日,并以之为习俗年年庆贺。诗人词客因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把七夕喜庆当作永恒主题予以讴歌。七夕节的基调是儒家的和乐美满,不过又打上道家的神仙思想的烙印,因而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终于使牛郎、织女相会成为千古不衰的爱情佳话。有人认为,七夕节是个哀怨日子,当日婚嫁不吉利,这一说法显然不妥。  相似文献   

4.
百灵鸟是树林里著名的故事大王,这不,它又开始讲它的故事了:“天上有条银河,隔河相望的是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可狠心的王母娘娘硬是拆散了他们。”好奇的黄鹂连忙问:“难道他们就一直不能相见了吗?”  相似文献   

5.
此木 《家庭教育》2009,(12):48-48
如今在网络上,一些美好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常常因加入一些粗俗的网络语言、恶的内容而变得面目全非。如“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织女因为牛郎有七位数的存款才愿意与他结婚;牛郎最后是吹着牛皮上天去找织女的!文章中还出现了“小心肝”、“MM”、“豆腐渣工程”、“变态”等字眼。此外,格林童话的经典故事“小红帽”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也遭扭曲。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选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全诗如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抒写了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开头两句交代了本诗的抒情对象牛郎和织女。三、四句写织女织布。为什么要写织女织布呢?因为天庭规定,织女只有织好了布,才能与牛郎相会。五、六句写织女整日都织不好布,就只好在那里痛哭流涕。那为什么会织不好布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最有名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过牛郎织女星故事的记载,可见这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后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南朝梁肖统收汉氏无名氏诗作合为一组,并题名为《古诗十九  相似文献   

8.
王艳 《大学时代》2003,(2):9-10
2.14,Valentino。当我们沉浸在《TITANIC》的“Youjump,Ijumptoo”,cry得满脸泪痕,用去纸巾无数时。回过头来,却望见了“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七夕”的来历)孤儿牛郎,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美丽的仙女们私自下凡到银河沐浴、嬉戏。在牛郎的恳求下,剩下的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下界抓回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牛皮,担起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天空出现另一条银河,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于是,牛郎织女隔…  相似文献   

9.
《菜根谭》说“:见微知著,守正待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善于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戴上一副能放大百倍、千倍的“神奇眼镜”,从发生在班级里的小事中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一天中午,自习课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可教室里还是争论声不断“: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这是书上说的,准没有错!”“牛郎织女是一天见上一面!”“不对不对!应该是织女见牛郎一天一次,牛郎见织女一年一次!”原来,这天上午,语文老师讲了《牛郎织女》一课,学生到现在还在争论牛郎和织女到底多长时间见一次面的问题。我快步走进教室,争吵的学…  相似文献   

10.
"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节”的主要发祥地是汉水流域的襄阳、南阳,其母体为“郑交甫会汉水女神”和“穿天节”。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相传他们这对恩爱夫妻被天河阻隔,只有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通过鹊桥相会。可事实上,牛郎星和织女星并非是“般配”的夫妻,也就不可能相会啦。牛郎星是天鹰星座中的一颗亮星,天鹰座位于银河的东南侧;而织女星则是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天琴座位于银河的西北侧。因为这两颗星离地球都非常遥远,我们看起来都是两个小小的光点,其实它们可都比太阳大呢。而且“织女”体积是“牛郎”的8倍,重量约为“牛郎”的一倍半,表面温度也比“牛郎”高出2000℃,如此大的差距,他们看来很难有共同语言啊。  相似文献   

12.
记起七夕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天上的织女下凡,爱上了勤劳的牛郎。两口子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王母娘娘发现后,追到人间强迫织女返回天庭。结果、王母娘娘挟持织女在前边飞,牛郎担着箩筐,箩筐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七     
妈妈七月七这天没有一只燕子呢你说它们都到天上给牛郎和织女搭天桥去了晚上,牛郎会挑着两个孩子在银色的天桥上与织女相会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人骚客也纷纷借题发挥,抒发情怀。  相似文献   

15.
说“飞星”     
秦少游《鹊桥仙》词中“飞星传恨”的“飞星”,现在流行的唐宋词选注本一般都认为是指牵牛、织女二星。如,对“飞星传恨”句,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所作的注释是:“飞星:指牵牛、织女两星。这句说牵牛、织女两星怅恨终年不得相会”。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新版)的注释是:“飞星,这里指牵牛、织女两星。传恨,流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的注释是:“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无时不闪现出因离別而愁恨的样子。”我以为,如象上面提及的几种选注本那样看待少游词中的“飞星”,则有一问题令人费解:为什么词人偏要在“星”前着一“飞”字用以指代牛郎、织女两星呢?其用意  相似文献   

16.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牛郎故事新编》:牛郎与哥嫂分家,仅分得一头牛,他每天把牛牵到山上去放。一天,牛郎在山上遇到一位白胡子老头。老头对他说,牛郎,我送你一把锄头,回去开荒种地吧。牛郎照着老头的话做了。一个月后,老头又对他说,牛郎,我送你一坛金子,回去买房娶妻吧。牛郎谢绝了老头的好意,说,我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天上的织女爱慕牛郎的淳朴和勤劳,下凡来到人间,嫁给了牛郎。夫妻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类似的“馈赠”或“影响”,每天都会面临“接受”和”拒绝”。试以“学会接受与学…  相似文献   

17.
《牛郎织女》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结为夫妻,生儿育女,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后被王母娘娘发现后,把织女拉回天上,一个幸福家庭终被拆散的故事。在教学中,出现了如下片断。案例师:王母娘娘“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织女该罚吗?请你  相似文献   

18.
蒲州始娘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是人神恋爱与天神斗争,大获全胜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西汉统治者标榜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所以,儒家文人刘向等把牛郎织女反天命、争自由的爱情故事,篡改成为明显的带有劝人行孝的“董永与田仙”的说教,讹传误导人们两千余年之久。并对有悖于“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多所隐蔽、篡改和删削,遂成千古之谜。经考证与研究,其发源地在山西蒲州——舜居妫涧。  相似文献   

19.
“牛郎织女”的神话源远流长,织女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但是,《郭翰》却对其进行无情的解构,反传统的改写,这与唐代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精神,以及唐代“小说”这一特殊的体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品味孤独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孤独在所难免。宇宙万物无一不是孤独的。你看,太阳踟蹰独行,月亮孤悬天宇,牛郎、织女天河相隔,“脉脉不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