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为了培养我的生活能力,她时常叫我帮着做些上菜场买蔬菜之类的事。一天放学后,我又到金发农贸市场去买菜。农贸市场里的人很多,在专卖蔬菜的地方,我发现了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小女孩儿,她的面前放着几筐毛豆。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梳着两条羊角小辫儿,穿着一条黄色连衣裙,听别人说,她是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来帮大人顶一会儿摊的。她卖的毛豆既新鲜又饱满,因此招来了不少的顾客。她忙个不停,可脸上总是笑嘻嘻的。“老奶奶,您走好。”“叔叔,您点好钱。”那甜甜的话语,也赢来了一阵阵夸奖“这孩子真懂事。”我走上前,问…  相似文献   

2.
养鸭记     
星期天上菜场,走过卖活家禽的地方,4岁的女儿突然停住了。“怎么啦?”我问她。她伸出小手指指着几只小鸭子,我明白了:“你是不是很喜欢?那妈妈给你买。”女儿高兴地使劲点头。就这样,家里进驻了一位新成员。小鸭子不同于其他宠物,它的饲养倒也着实伤了我一番脑筋。由于女儿的偏爱,它得到了鸭族里前所未有的尊贵  相似文献   

3.
我女儿已一岁零五个月了,能认字50几个,认识动物卡片60多种。女儿一岁三个月时。有一次我正在淘米,她迅速从米筐里抓出一把米扔到地上,并说“米”,我灵机一动:何不教她认读“米”字呢。我马上找来笔,在地上写了一个米字,然后教她读两遍。第二天我再写米字时,她已能读出来了。女儿看到天空中的小鸟或电视机里的小乌,她就会说“鸟儿飞呀飞”并用小手比划着飞的动作,我就因势利导,教了“鸟飞”两字,结果她  相似文献   

4.
望母成凤     
女儿学琵琶时刚好五岁半,我已过而立之年,是个乐盲,见着“6”得掰手指从“1”数才知道唱“啦”。但年龄优势加上随机应变,回家照葫芦画瓢督促女儿还是绰绰有余的。两个月下来,女儿是加速度前进,相比之下,我匀速前进成了减速后退。一年过来,我一揉弦她就发笑:你看你像怕老师批评似的发什么抖?以前女儿怕在我面前弹琴好像我是内行,现在我一弹琴她就毫不留情大声嚷嚷,生怕楼上楼下邻居不知道她的老妈又把“3”弹成了“4”。  相似文献   

5.
菜场见闻     
星期天早上,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进菜场买菜了,我独自坐在电动车上玩。我偶一回头,看见一个老爷爷正在菜场门口编小菜篮。他坐在地上,手上的动作颇为娴熟。他面容慈祥,让人觉得很亲切。这时,一个衣着时髦的中年妇女走上前去,大大咧咧地问:“多少钱一个篮子?”老爷爷举起手,伸出手指来回比划着,原来他是个哑巴。中年妇女说:“你会不会说话?究竟是三块还是三毛啊,一块钱一个吧,卖完早点回家去!”老爷爷摇摇头,伸出了两根手指,那位妇女抢着喊:“两块钱?得了吧,我买两个篮子,算三块吧!”她一边说一边掏钱。“呀,少了5角,没零钱了!得了,就…  相似文献   

6.
张旭琴 《宁夏教育》2010,(12):74-74
午饭期间,女儿故作神秘,但又带着骄傲的口气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得了几个‘优’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我怔住了。然后想想开学就这么三五天,还能得几个呀!看到女儿的自豪样,我顺口说出“四个”。“哪里呀,上学才几天,我们只做了两次作业,但我得了两个‘优”’。她故意将“两个”加重语气。她接着说:“这是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7.
炫耀     
罗西 《课外阅读》2010,(11):64-64
我女儿三岁时,遇见一个同龄女孩对她肆意显摆。女儿一气之下,也炫耀:“我爸爸会给我买裙子,有好多花的!”对方更胜一筹:“那有什么,我有两个爸爸!”原来,她妈妈是二婚。女儿气得哭着回来……  相似文献   

8.
一次闲聊中.女儿跟我说:“老师的—句表扬胜过一千句批评”。我惊呆了,她说这是她这么多年做学生的感受。我无言回复我的女儿,沉默中想到了我的那两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星期天,我翻看女儿的作文本,发现其中一篇作文写得不错,就帮她略微修改了一下,叫她抄了两份,寄给市日报社和省城里的一家报社。不久,两家报纸都采用了女儿的这篇习作。此事虽小,却引发了三“个事件”,这三“个事件”又引发了我对女儿的连续三次“的跟踪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林子 《家教指南》2003,(12):45-47
为了女儿,离婚缓期两年我和我的先生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女儿9岁那年,我终于决定离婚。但是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我首先想到的是女儿,我害怕离婚会伤害她。一个周末,我带她去她最喜欢的麦当劳,吃完后,我看着她说:“妈妈有一件事想征求你的意见,这件事很重要,已经折磨我好久了。”“什么事这么难?你说吧。看看我能帮你什么忙。”女儿像个好朋友似的安慰我。我一字一句地说:“我想和你爸爸分开。”女儿愣了一下,看着我,问:“你是很认真的吗?还是和他吵架生气才这么说?”我点点头,说:“我是很认真的。”“为什么?”“你也看到了,我们之间分歧太大,…  相似文献   

11.
琚金民 《教育文汇》2010,(10):53-53
女儿又有两篇作文发表了。我说这是双喜临门,女儿把它叫做"重庆"。女儿高兴极了,在家门口边跳边大喊:"我同时发表两篇文章啦!"很快,她就出去了,估计是找她的小伙伴"炫"去了。没过多久,女儿就回来了。我笑着问她:“冰冰,今天‘炫’了一把吧?”冰冰说:“她们不在家。”  相似文献   

12.
九、“规矩”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记得女儿四个月大时,我曾将她托给一位老太太带。有一天,她抱怨说女儿把她放在床边的报纸都撕碎了,不得已只好把我女儿的手给控制起来。其实,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是一种探究周围世界的渴求。不仅不能限制她,而且应该鼓励她,为她提供方便,创造机会。于是,我准备了许多花花绿绿的过期报纸、画报等放在女儿身边。女儿总是先把纸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一番,甭管她是否看得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外婆     
女儿的外婆是我的母亲。她今年五十七岁,中等的个儿,微胖的身材,性情开朗、幽默和善。女儿刚满三个月,母亲就急不可耐地一遍又一遍地要她叫“外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尽管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婆的口形,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响亮地叫出“外婆”两个字。母亲毫不气馁,经过双方再三努力,只见女儿小嘴一动发了一个气音,似汉语拼音字母中的“P”,母亲欣喜万分,说她会叫“婆”了。从此,她不厌其烦地教外孙女  相似文献   

14.
女儿卖棒冰     
丈夫是某单位的业务员,经常出差在外。偶尔在家,就早早地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到办公室里,让她站在一边,看他与客户谈生意,讲价钱。我的工作较稳定,女儿基本上由我照料。我带女儿上菜场买菜,上小商品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看两个例子:案例一:13岁的女儿是个懒散的人,小房子里总是弄得乱七八糟。那天是个周六,我推开女儿的房门,进去帮她打扫卫生。“妈妈你进来干吗?!出去出去!”女儿很不高兴地朝我挥着手。“没看看你的房间脏成什么样了?”我不顾她的抗议,拿起扫帚扫起来。“你看见我房门上的‘请勿打扰’的告示了吗?不要随便进我的屋子好不好?要进来也应该敲门呀!”“那以后自己把房间弄整洁  相似文献   

16.
无论我干什么,四岁的女儿都要来凑热闹,搅得我于不了活。一次,我狠狠地训斥了她,没想到她哭得很伤心,弄得我也心神不安,只好放下手里的活去哄她。后来我想,孩子想参加劳动是一件好事,应该适当地引导,满足她的劳动愿望。春天,我在自家小园子里种土豆。我用铁锹挖坑,女儿抓住铁锹把也要和我一起挖,就这样两人握着锹把一起挖真是别扭极了。我对女儿说:“敏敏,你看两个人挖坑太慢,你自己挖吧,我往坑里种土豆。”她高兴地说:“行。”她挖得很起劲,但毕竟人小,铁锹重,她  相似文献   

17.
吴文君 《母婴世界》2013,(10):120-123
女儿10岁那年的署假,有朋友从南京来,我们在十全街请他们吃饭。席间,朋友的两个男孩子,向爸妈要求:“吃完饭我们要出去逛一逛前街。”大男孩已经18岁,高高大大的,他的爸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两个男孩子走后,女儿也要求道:“我要先回家。”也许是刚刚两个男孩子走的惯性,让我也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吧”。问她带没带公交卡,她说:“带了。”我告诉她:“门口有4路车可以坐回家,到了家打个电话给我。”女儿答应后,就走了。  相似文献   

18.
当7岁的女儿要求我给她买一套价格昂贵的模拟厨房玩具时,我告诉她:“太贵了。爸爸妈妈这月的工资已经快用完了,我们应该节省着花。”“爸爸妈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女儿第一次认真地“查”起我们的收入情况,我便如实奉告。“爸爸妈妈一个月挣那么多的钱,怎么这么快就花光了呢?”我没想到小小的女儿竟然怀疑起我这个家庭“财政部长”的“清白”来了,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再看看丈夫也一脸疑惑,我突发奇想:让女儿当两个月的家庭“财政部长”,既能让她知道“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也能洗清我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9.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爸爸,我们班的苇苇看我得了三个红五星就不理我了,她还叫科科、楠楠不跟我玩。”女儿犯愁地向我诉苦。我清楚,女儿所说的那个苇苇不理她的原因是出于嫉妒心理。鉴于这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我便对女儿说:“苇苇不理你,你就主动地找她玩。你对她说,红五星是流动的,你苇苇只要努力,将来也能拿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女儿照我说的去接近苇苇,开始苇苇还躲避,可没过一天就与女儿在一块玩起来。从女儿进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女儿如何做人。对人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常告知女儿:“无论是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周围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