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唐诗宋词中,涉及秋千的诗词有二百多首,这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秋千”意象却是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意象。“秋千”意象与古代闺阁女性的空间位置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状态,文章主要从这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进而梳理分析秋千在三种状态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3.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从古代的诗歌中对于秋千一词的运用中,分析了秋千这一意象的发展历程,以此看出这一意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逐渐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唐以后,秋千的大量普及和庭院化使得秋千与庭院的组合成为诗歌的常见意泵。秋千庭院意泉表现的是典型的春日庭院,尤其是与女性生活有关的场景,多表现出“静”的特征。与此相关的“墙里秋千”意象则常表现热闹、欢乐、温暖等场面和气氛。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歌最美的意象是青春意象,包括自然界的青春意象、人的青春意象和祖国的青春意象。青春之美,是生命之美集中的表现。诗人眷念青春,同时也感叹青春的短暂和易逝。眷念和感叹都是对生命的珍爱,体现了生命的崇高。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64-68
秋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文学书写对象而言,以实物的秋千、喻体的秋千、诗词中的秋千等不同的样态呈现在《红楼梦》与《金瓶梅》两部小说中,立体地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情态,参与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连缀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从神话思维与民俗仪式上分析,秋千隐喻了男女之间的涉淫行为,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秋千折射出小说中从情节人物到民俗文化的多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凄清、哀婉。这种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他词作中意象的选择。在他笔下即使生机勃勃的事物也备受磨难,处于一种残缺状态。这独特苍凉的意象群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对悲剧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与其词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悲剧的生活导致了那些悲凉意象的产生,而残缺的意象又折射着他缺失的人生。文章从纳兰性德词意象的选择入手,从其词纷纭多姿的意象世界中反观其内心悲剧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狗”意象在一些文本间重复出现着,人与狗的纠葛也普遍发生着。“狗”意象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狗”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被压迫以及生命应有的反抗精神;“狗”意象象征着作者对人性之恶的否定与批判;“狗”意象还暗示了性的含义。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狗”意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说明人与狗之间有着纠葛的现实物质关系,也说明人对狗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一个把生命当作诗,以诗来书写生命的诗人。孤独、家园与死亡是他诗中生命意识之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侧面。通过对这几个意象系统的精心营构,闻一多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复杂的生命世界和一幕幕斑驳陆离的生命场景。透过意象之维,可以读解闻一多诗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秋千     
坐在秋千上仿佛摇晃在生命中忽高忽低起伏的阳光洒落一地这真是一幅令人欣慰的剪影是心情最温柔的轮廓那时我正站在窗前风摇着春天的名字溶化于岁月的掌心伸手已遥不可及就象一个梦拎着我找不着主人秋千@吴锦卉$河北省保险公司张家口分公司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人林徽因以她横溢的诗才 ,摆脱唯美派和格律派的束缚 ,极力追求自己诗歌创作的审美风格。她的诗作清新淡雅 ,玲珑透彻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剖取了一个无暇的透明”。从林徽因的诗行中 ,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诗人生命所承受的寂寞和清静。在进一步的意象分析中 ,我们又能发现诗人对轻盈意象的钟爱 ,在这些轻盈意象中 ,诗人用自己的创作方式解读着人生 ,品味着人生 ,最后又如同那些轻盈的意象一样 ,淡出了时空 ,淡出了生命、艺术的舞台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本文试图从林徽因诗歌中的轻盈意象入手 ,探讨林徽因轻盈型意象的审美风格 ,以及这种风格与她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汇集了李白诗文中对月亮的描写,从其时空跨越,情感跨越,月的多种形态,月的新意象,以及亲情、友情四个方面,阐述了李白诗中独特的月意象。他的月意象能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赋予了月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故都的秋》的“意象”出发,分析意象选择的古典美、意象强化的悲凉美和意象外延的生命美,以此透视作者心灵深处的“悲凉之味、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善于将各种自然意象、社会意象融入到小说标题中,赋予这些意象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张爱玲小说标题的意象,高度凝练,隽永深刻,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求解性、多义性,以及现代主义的荒诞性。意象的成功运用为张爱玲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苍凉黯淡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的诗歌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继承了“兴”、“比”艺术手法,用跳跃、省略、通感、“远取譬”的意象连接强调诗歌的暗示功能;化用古典诗歌意象,并提倡审丑意识,将私人体验与生命感悟隐藏在种种丑恶意象中;在忧郁感伤的情调中包含对生命本真意义的终极追问,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浅析李白诗水意象的审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在诗歌中大量运用水的意象,不仅对其作了形态万端的精彩描绘,同时在对它们的审 美中注入了自我生命感受的诗情体验,使其具有极富个性的丰厚审美底蕴。水在李白的诗 歌中是具有很强的整合力的意象、与月、山等组合成复合意象群,构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审 美系统。对流水意象、清水意象的分析,可探寻到李白诗水意象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分析“月”的形态、光色、时空等意象特征,阐明古典诗文中“月”这一意象的多边性。人们的悲欢离合之感,生命苦短之叹,冷漠孤寂之情都借“月”这一意象出现于文本中,使得“月”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高。理解了月的意象的丰富性,以及它在特定语境中意象的具体性,对我们学习或鉴赏一些古典诗文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意象的丰富和意象寓意的相对稳定是海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广为评论者关注的“麦子”“太阳”等意象外,海子诗歌中“水”的意象也是反复出现的。笔者认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含义。首先,作为宇宙元素的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由水的平静而神秘思考到人的生命、死亡等问题。其次,诗中“水”仍继承了古典传统诗歌中历史、岁月、时光等的寓意。第三,诗歌中“水”有情感、欲望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