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一处秋景"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的作文练习.我在一所村小听了一节习作指导课,产生了深切的体会:我们不要只盯着少数名家课、精品课陶醉其中,而要向下看,看普通人的课,看农村教师的课,看随堂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课中的片断和听课随想,叙述在此,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思考疗救的办法,促进农村习作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群 《湖南教育》2008,(7):26-27
很多时候,学生的习作是充满困惑的:为什么写?写了给谁看?习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作业吗?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习作是被动而无奈的,满心的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完成。为完成任务而写,当然就会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刘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一位新朋友》却一反以往的方式。在这一堂课上,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厦门市教科院来我校进行习作教学调研,学校共开了五节课,分别是二年级的《看图说故事》、三年级的《走进森林深处》、四年级的《妈妈的手》、五年级的《礼物》与六年级的《我的公益广告》。透过这五节习作指导课,结合平时对习作指导课的观察,笔者发现,当前的小学习作指导课,  相似文献   

4.
“叮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向教室走去。快到教室门口时我灵机一动:这节课是习作课,习作的题目为《当老师不在时》,何不给学生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看他们到底会干些什么。于是,我悄悄躲在后门竖起耳朵听教室里的动静。  相似文献   

5.
第五册 雨     
一、作品与题解《雨》是一篇习作例文,从文中所写雨的特点和物候看,当为发生于初夏时节的一场阵雨。二、课文简析这是一篇侧重于指导写具体、形象的习作例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多数教师喜欢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潜心体会,尽情感受,力图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是,同样是活动作文,由于组织设计不同,习作效果也大不一样。以下是我在一次市级习作评优课上,听到的两节三年级的作文课。课例一《:投微型标枪》师:2008年,在北京将举行第29届奥运会,你喜欢哪个体育项目?生:我喜欢球类比赛。师: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项目吗?我最爱看标枪比赛。谁看过?生:长长的标枪,看谁扔得远……师:今天,我们也举行一场比赛,就是投微型标枪比赛。(出示课题:投微型标枪)师:读了…  相似文献   

7.
第五册习作六要求: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教学难题莫过于习作课,尤其是低年级的习作课。小学生刚接触习作,对习作的概念还处于不熟悉的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知道如何给学生上习作课,或者是在习作课上给学生讲些什么,这样的习作课显得空洞而乏味。老师在上习作课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与其他语文教师互相借鉴,互相观察,并结合本班的实际,上好小学低年级习作课。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习作课如何搞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曾国贵 《陕西教育》2003,(10):38-38
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习作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拓展广泛的习作空间。习作课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创造性习作的前提是创造性的习作指导,下面我以一次习作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习作例文”既不同于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这三类课文,也不是单纯的作文训练课。教学“习作例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呢?最近,看了楚雄州民族师范附小李明英老师的一节“习作例文”课(第五册《雨》),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习作指导课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泛化;习作指导年段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三种解决建议:明确年段目标,不拔高不降低;从传统模式中变革创新教学方法;一课一得,杜绝习作指导全、空的现象;提倡习作指导课先于单元阅读备课。从根本上提高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烦死啦!又是作文课!”这是我在上习作课时经常听到身边的学生发出的感言。我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于是,每次习作课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看得过去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看《作文大全》等现成的作文书,然后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样本,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指导课,一节是靳家彦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听了三节习作指导课。案例1出示了三幅栩栩如生的漫画:老师按顺序一幅一幅地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学生依图而写,轻松成文。案例2组织了一次小小辩论会--少看电视,还是多看电视。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习作应该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平时的习作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了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  相似文献   

16.
刚下课,六(2)班班主任吴老师就拿着一篇习作来到我的办公室,气冲冲地说:"这学生简直就是朽木不可雕!你看,这写的是什么!"我拿起习作本一看,原来是小元的一篇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开头写到:"我不喜欢语文,也不喜欢数学;不喜欢品德,也不喜欢英语。我只喜欢一种课,那就是下课。  相似文献   

17.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18.
正习作评评课,是"作文自能评改"课题下的一种课型,在学生对习作互评互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习作评价,并结合习作内容表达对习作评价个性化的认识和看法,从而促进学生在评评交流中提高习作水平、口语交际水平以及习作鉴赏水平的一种创新课堂。【情境描述】教学苏教版五上《习作4》,课一开始,我带领学生温习了本次习作要求,然后进入评评环节。幻灯片一张一张地播放着,看到自己的习作显示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针对习作中的评价内容,大家畅所欲言,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观点基本上还是一致  相似文献   

19.
卢洁  郭从玲 《考试周刊》2013,(11):51-52
<正>笔者最近在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两节苏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教材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笔者就这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谈谈思考,这也是我们平时在习作课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细化,微课教学悄然走入人们的视野,微课的设计开发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小学语文习作微课领域,有遵循教材编排体例而设计的嵌入型习作微课,有依托校园文化、周边自然风光、当地民俗民风等资源而设计的活动型习作微课,也有基于习作原理而开发的系统型习作微课。本文就学生真实的习作学习需求开展研究,探索能够满足他们完成某一习作任务所需要的习作知识、能力,并据此设计习作微课,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困惑,突破习作瓶颈,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