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处理好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的关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地图教学,训练学生“文”“图”转换,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因地制宜的人地观,用地理联想编织地理知识记忆网络;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识记、保持和再现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处理好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的关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地图教学,训练学生"文"图"转换,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因地制宜的人地观,用地理联想编织地理知识记忆网络;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识记、保持和再现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曰,记得旧句子,能写新文章。这说明语言的积累(记)是作文能力(写)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知识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注重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背诵是一种记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记忆就是记住和回忆,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要提高记忆能  相似文献   

4.
刘淑兰 《考试》2009,(1):46-46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本文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地理图表、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记忆能力;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的想象能力;应用地理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等几方面谈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注重字母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小学英语字母教学与词汇教学的关系,注重在小学英语字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加强在小学英语字母教学中对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会记忆英语单词,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听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重视字母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得从语文教师的素质抓起。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自觉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加强听的能力训练。听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尤其很重要。听的能力训练可以培养教师记忆的快速性、准确性等。训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语文教师要坚持收听广播、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当前的世界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加强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有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学生记忆,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效果可能也不佳。所以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加强对他们记忆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使其能轻松记住需要识记的知识,努力做到学而不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困难。本文试图对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理解水平和某些记忆方法的探讨,论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记忆能力的可能性。(一)加强理解是培养对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的前提加强理解以促进记忆,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共同规律。在讨论加强理解以培养记忆能力的关系时,后发式教学应该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察;然后讨论直观教学和复习两者在这个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唤起注意力的集中。其形式虽不拘一格,总的以在教师的诱导下,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知识并使它得以逐步深化为原则。有教师在讲授“北  相似文献   

11.
王大琴 《河南教育》2005,(10):26-26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如《故宫博物院》一文,教师可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借助故宫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座建筑,然后让学生口头介绍挂图的内容。再如学完《背影》一文后,教师可布置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让学生写观察后的感受。在家庭作业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观察周记,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异同,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观察,从而培…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一、运用图表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广阔性、遥远性以及某些现象的不可见性,教师难以使学生把自己所讲解的现象尽收眼底,但如果通过地图,这些就可一览无余了。难怪有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望远镜和放大镜”。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分…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15.
王英 《广西教育》2012,(38):77-77
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英语课堂为载体,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写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阶段,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试着从低年级如何提高写话能力的策略来谈论如何为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大愿 《河南教育》2004,(10):34-34
“作文来源于生活”,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重视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写的作文固然用词精确、语句通顺、词语华丽,但由于“言之无物”,读起来并不生动,更无深刻印象可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在传入大脑后,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下面我就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一、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如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事物;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观看影视片、幻灯、投影等。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的能力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历史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知识、思维方式的限制,导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纷繁的历史和社会能力非常有限,难以从众多庞杂的历史事件中的出其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在历史教学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能力的培养。一、记忆知识能力的培养历史知识是需要牢固记忆的,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从心理上说是一种忙能力,要想提高记忆效果,首先要明确记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